投稿

“5000块一天、急招霸总爹”,这短剧骗局专坑咱爸妈

来源/ Vista看天下 作者/ 作者:李果果 时间/2025-10-15 12:07:13

“60岁正是闯的年纪”再度照进现实了。

前不久,一则“日薪5000元,急招‘霸总爹’”的消息广为流传,强调“剧组很缺人”“记住台词就能工作”的视频铺天盖地,吸引了一大批素人爸妈来逐梦演艺圈。

IMG_256

图源:四川观察

年轻人还在感慨“原来60岁真的能找到好工作”时,渴望成为下一个“霸总爹”或“女主妈”的一大批人已经闻风而动。

他们顶着朴素的头像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个人简介和照片,在长长的“报名”队伍里,等待着选角导演的“一眼选中”。

殊不知,这次闯的可能恰恰是以高薪为名编织的陷阱。在某些社交平台和兼职群聊里,“片酬1000+”“寻找戏骨爸妈”的虚假招募信息,正在瞅准跃跃欲试的中老年人。

IMG_257

据《法治日报》记者调查,这个看似门槛低、机会多的群演市场,实则暗藏诸多不规范、不透明的灰色操作:

最高300元/天的群演招募,背后是高达6980元的培训费;花数百元钱保戏进组看似“稳赚不赔”,实则各种弯弯绕绕把人劝退;即便成功进组,也还有加班、扣钱、混乱管理等“潜规则”。

在这场“骗局”里,不管爸妈是否怀揣演员梦和赚钱心,对面惦记的正是他们兜里的退休养老金。

01

短剧,真缺“霸总爹”吗

“我爸能当霸总爹吗?”

今年“短剧中老年演员紧缺、日薪高达3000-5000元”的新闻太火,相关帖子下汇聚着不少望父成龙、望母成凤的年轻人,他们一边感叹父母又赶上了时代红利,一边忙着和毛遂自荐的叔叔阿姨们隔空抢机会。

但把爸妈带到横店进组这件事,短剧从业者宇书田是个“打假”实践派。她今年30岁,从事短剧工作半年,已经在20多部短剧里从大龄配角演到主演角色,五位数的月薪还算稳定。

今年8月底,她正好把妈妈接到横店,亲自上演了一出“中老年素人如何勇闯娱乐圈”。

为了让妈妈演上戏,宇书田提前摸清了所有组讯并加了不少现金群,发现以古装戏为主的横店,还是年轻人的天下,古装、年代、谍战等剧组里也更需要中老年男性角色。

最终她只找到了两个适合投递的剧组,跑半天下来的结果是群演零收获。

IMG_269

来源:小红书@演员宇书田

对于这个结果,宇书田并不意外:即便是每部戏都需要有人演爸妈,选角经纪也可以直接让认识的人来串,横店中老年人是饱和的,纯素人想闯进娱乐圈没那么简单。

这是行业和受众间的信息差,她觉得:“横店的市场,缺的不是中老年演员,而是会演戏的老戏骨。零作品的素中老年不可能一来就演霸道总裁的爸妈。”

Vista看天下曾咨询资深短剧业内如何招募中老年演员,被告知“我们就找casting(选角导演)”。据宇书田补充,短剧预算本来就少,演员可以直接跟剧组选角对接,普通群演可现金日结。

正规剧组不缺有演技的“霸总爹”和“女主妈”,也不缺普通的中老年群演。

不光是打假“横店急缺中老年”,“日薪五千”的说法也过于夸张。在“短剧中老年演员严重紧缺”的高赞视频里,相关人士介绍普通群演大概200元/天,中年父母特约演员日薪400-800元居多,然而只有“甚至3000、5000元”的说法被着重加粗强调。

此后消息扩散,这种“金字塔尖的极少数”被渲染传播成了受众眼里的“普通人也能够到的大多数”。

这种说法并不真实。经常演短剧“霸总爹”的中老年演员何煜生对潮新闻现身说法:“我刚入行时,起点算高的,演霸总父亲日薪才600元;现在有了经验,薪资也只涨到1000多元,从来没拿到过3000元以上,更别说5000元了。”

IMG_281

何煜生剧照 图源:潮新闻

骨朵网络影视此前的报道印证了这点。业内短剧制片人透露:“基本上日薪600、800、1000就能找到中老年演员,不存在找不到人的情况。”

“贵妇老太专业户”杜梅的日薪也就1500元。比起日薪五千,这个价格更接近中老年短剧演员目前的真实天花板。

IMG_293

杜梅经常扮演祖母、太后等角色,图源网络

相较于摆在人们面前的“片酬天花板”,普通群演的薪资和镜头更像地板。他们“未必每天都上工,但总得时刻待命”,工作内容也不像大家想的那么容易。

只不过如今“短剧高薪招人”的消息横行,这些大多数从业者反而成了角落里不被看见的少数。

宇书田接触到的短剧群演就非常落地,他们没有特写镜头,只是凑人头和充当背景板,在横店日薪120-160元不等,受剧组预算、中间费用、工作超时、演躺尸、抹灰等各种因素影响,一天下来能拿到200-300元就不错了。

在这场闹剧里,除了过分夸张的高薪,大家还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演短剧霸总爹”既不会天天有戏拍,而且本来就有高门槛:会演戏、有知名度、外形气质匹配、扛得住短剧拍摄节奏和强度等,还真不是人人上来就能做的。

IMG_294

电影《喜剧之王》

只能说,短剧未必真缺“霸总爹”,以此谋生的骗子们或许很缺钱。

02

不高明骗局,

专骗中老年素人演员梦

自从霸道总裁的风吹到中老年,有“演员梦”的家家户户都乱套了。

“我今年65岁,退休了想演短剧”的类似消息在社交平台上层出不穷。以前是不少宝妈在问“我家孩子能当童模吗”,现在变成了“我妈能应聘短剧女演员吗”,人人都想逐梦演艺圈。

只是,在素人勇敢追梦的同时,有人早就已经蠢蠢欲动地盯上了他们的钱包。

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演艺行业本身有着更强的信息壁垒。对毫无相关经验和圈内关系的素人来说,甄别“什么是机会、什么是骗局”的难度更高。

宇书田曾梳理过“素人当演员踩的坑”,从经纪公司赚取违约金、PUA、自费宣传到传销诈骗,处处都是行业的潜规则深水区。

年轻人尚且难以分辨,对新型职业认知较少的中老年素人要想闯进娱乐圈,面临的问题只多不少。

很多人在短视频里刷到“老太太行情太好了,现在横店就缺老太太”“戏太多了,拍不完”“我都想让我妈去演短剧”的内容,恨不得明天就去赚这份钱。

但却没注意这些视频除了部分新闻转载,大多直接关联着影视培训公司。

IMG_306

图源:中国青年报

当然,表演培训班未必就是骗局。

本身就在从事短剧表演的宇书田,就曾主动花25000元上了表演课,3个月的影视提高班,还有明星演员坐镇。

她表示自己是演话剧出身,基础理论通了,还需要专业人士点拨提高,课堂上会逐帧讲解、分析问题,能够磨炼演技。

她说:“如果是明码标价、课程设置明确的正规培训机构,去学习表演就不算是骗。”

但行业鱼龙混杂,虚假宣传和诱导消费的情况常有发生。

尤其是那些“保证有戏拍,你来你也行”的“素人表演速成班”——是宣传“中老年演员日薪5000”的重灾区,恰恰也是普通人踩雷的高危地带。

IMG_318

此前中国青年报记者曾进行过针对性暗访,整个过程细细看来,每一步都是隐形陷阱。

记者先是找到一些公开招募中老年演员的账号,假装“帮父母圆演员梦”取得联系,被拉进百人群聊后,对方要么保持沉默,要么开口就是高价培训费。

而当记者表现出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培训班的意图,招生老师就会抛出“优秀明星学员”的案例,以此诱导推销19800-53800元的课程。

但这些案例实际上都有很大的水分——

被重点宣传的“57岁成功学员”并非所谓“零基础”,而是有老年大学艺术基础的学员。

“日薪1500元,想演就有戏演,相当于每月能赚45000元”的老年女演员,实际上接到的多为3天杀青的短剧或广告,无法长期进组,也谈不上稳定收益,“4.5万”的月薪只是存在于纸面上的数字。

IMG_320

招生老师用漂亮的案例为中老年人营造了“保证有戏拍,你来你也行”的幻梦,却刻意隐去“要等多久”“拍什么戏”“多久能回本”等现实问题。

而当交了学费的中老年人发现“职业前景”远远没有培训班说的那么光鲜,却又会面临维权难的情况。

这类培训机构很多都游走在灰色地带,会利用认知误区和合同漏洞,牢牢把控住“天价学费”。

任何话术都有拆解和扯皮的空间:有成功案例,不代表保证你也能成功;教你演戏,但能演多好得看个人资质……

甚至看似稳妥的“保证进组”,进的可能也是他们自建的草根剧组。

对于科班出身、在业内有一些人脉的正规演员们来说,或许能从这群魔乱舞的市场里分辨哪些是真正的机会,哪些是圈钱的“诱饵”。

但想追“演员梦”的素人只能是单打独斗,艰难地躲避行业里的隐形陷阱。

对他们来说,镜头前的光鲜亮丽还很遥远,真金白银的学费损失却近在身边。

03 

当中老年人真“勇闯娱乐圈”

在短剧再就业的中老年人,真的有那么赚钱吗?

这个问题,47岁的白晶晶有自己的答案。

她从2023年开始演短剧,目前有《母爱无声》《八零老太整顿家门》等爆款。在业内打开名气后,她作为短剧大女主工作日薪8-10k,一部短剧能挣4-6万。

但光鲜背后,这已经是她演戏的第12年,接不到短剧戏约的第3个月。

2013年,白晶晶因为会计工作干不下去,自己又喜欢唱歌、说话流利、不怵镜头,就转行跑去做群演。一路从北京漂到横店,从一个“无背景素人”慢慢做到特约演员、短剧女主,她想说:短剧没那么好演,主演也没那么好当。

非科班出身、普通家庭背景,让白晶晶早早就意识到了影视圈的种种鸿沟。同样在剧组,她见过北电、中戏、上戏等科班出身的专业演员,人家资历更老、知名度更高,还在配角里打转,而自己一个普通素人“要混一个有头有脸能让大家记住的角色,还真是挺不容易的”。

IMG_323

白晶晶主演短剧剧照

白晶晶在出演短剧前,没少充当长剧里一闪而过的配角。就算第一部中老年苦情短剧《母爱无声》就爆了,她依旧有着强烈的危机感。

她观察到,相比于年轻人为主的剧集,中老年题材还是少之又少,还在不断缩水。从中老年苦情、中老年甜宠到后面的重生玄幻等新题材,行业一直在求新,市场不断变化,本身需求却没那么大。

况且相比于中老年男性,横店的影视市场对女演员更为苛刻。白晶晶在古装长剧里只能演“哭喊的刁蛮嬷嬷”,战争戏里则是“为孩子痛哭的娘”,能够抛头露面的“官员”“老爷”“掌柜”“马夫”等角色都轮不上女性,无形中就失去了很多工作机会。

作为中年女演员,白晶晶的焦虑摆在更现实的层面上。演过短剧中年大女主后,她自言“薪资已经拉到了一定的水平” ,高预算的太少,降低预算又不好去拍 ,档期卡不准,目前已经3个月没有进组短剧。

她心里明白,演员是一份自由职业,但这种自由是被动选择的:“今天赚钱了,今天高兴了,明天不赚钱,就得想下一个活在哪儿 ?如果半个月不拍戏就开始着急焦虑了。”

不光担心接不到戏,她还要努力够到业内对演员的“流量”要求。在影视圈,“流量”不光是剧集的关键词,也是演员的命脉。无论是做长剧配角还是短剧主角,白晶晶的流量焦虑都由来已久。

IMG_335

白晶晶剧照

今年4月,她主演的爆款短剧《八零老太整顿家门》被下架,6月份拍了部末世短剧《全村啃树皮我靠空间顿顿肉》,7月进组长剧后开始断档。

在目前这部大戏里,她扮演的是个“台词不超过10句”的小角色。有一天,白晶晶化完妆到现场打了个照面,导演说这个嬷嬷没有必要,她就直接收工了,“想露个脸”都不行。

没有知名度就没有话语权,这个道理白晶晶懂得,她看到有些组讯直接要求演员粉丝数量,对她这种有爆款作品没大量粉丝的中老年演员并不友好。

为了“流量”,白晶晶很努力:她一句一段给自己做了人物百科、研究数据推广,还自学AI更新视频想要涨粉,每天都在琢磨怎么更往前再进一步,但成效并不明显。

从纯素人走到现在,她仍然感到绝望:“我不知道我下一步在哪儿 ,现在没有人约我的档”。

所以在听到“短剧招人日薪5000”的消息时,她直说:“如果一个素人直接想成为主演,拿到这个高额的薪资。那基本上是没有可能的。就算你的个人潜质好,表演的技术要求也不可能一步到位。”

如今人人都眼红短剧的火爆,但最吸金的行业往往也最卷。抛开更具竞争力的业内成熟演员不谈,普通中老年人来吃短剧这碗饭本来就不容易。

IMG_347

潘长江和“端妃”都在演短剧 图源:《进击的潘叔》

就算中老年人能自降身价跑群演,短剧节奏快、周期短、任务重,连轴转的拍摄对他们也并不友好。

白晶晶就曾因为其中的“受虐”片段被误伤,加上连续十几天的高强度拍摄,当场就情绪崩溃了。

作为亲身经历者,她想告诉大家的还是那句老话——“天上不会掉馅儿饼”。白晶晶说任何行业都是有层级的,娱乐圈更是如此。即便是如今的她也做不到稳定接戏,尚在圈外的普通人更需要提高分辨能力。

毕竟当一个行业火到人尽皆知,赚不到钱的普通人,或许正是被赚的对象。

参考文章:

1、法治日报《记者调查短剧群演招募乱象:应聘群演被要求先交6980元培训费》

2、中国青年报《日薪5000元,短剧“爸妈演员”紧急招募?真相是......》

3、潮新闻《日薪5000是噱头!中老年演员揭短剧真相:霸总父亲日薪仅千元,日拍15页剧本是常态》

4、腾讯新闻《热问 | 47岁阿姨靠短剧日入过万!演短剧真有这么挣钱吗?》

5、骨朵网络影视《老年人正在短剧再就业?》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