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星河叩问千年文脉,时空坐标邂逅当代叙事。14日晚,2025视听中国马栏山微短剧之夜在长沙举行,现场,天心经开区与长沙晚报联合发起“蓝风有戏”微短剧创制计划(以下简称“创制计划”),首期将统筹投资2000万元,打造50部微短剧,以镜头为笔、以故事为墨,进一步挖掘天心特色、激活产业动能、擦亮城市名片,更好赋能千行百业。
微短剧以其“短平快”的形态,已成为数字内容传播的“轻骑兵”。天心区坐拥天心古阁的历史底蕴、坡子街的市井烟火,以及众多新消费品牌的创新活力,为内容创作提供了丰厚土壤。为此,创制计划将重点聚焦天心区的特色街区、网红门店、夜间经济、历史故事、文旅消费等资源,以微视角传递城市温度与发展脉搏。
在制作上,创制计划将积极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多元化生产模式,在坚守人文内核与创意主导的前提下,引入前沿技术辅助策划、生成创意、提升效率,运用蓝风基地建成的影嗅平台、海韵平台、数字资产平台及虚拟棚、绿棚、蓝棚等拍摄制作设施,体现人机交互与人机共生,并与湖南大数据交易所、文化和旅游部数字演艺集成创新重点实验室进行战略合作,持续探索微短剧的智能制造水平,确保作品兼具科技感、艺术感与时代感。
为提高微短剧的全域声量,创制计划制定了清晰的融合传播策略与坚实的实施保障,依托长沙晚报等主流媒体的传播公信力与深度内容生产能力,构建由“主流媒体权威定调”与“新媒体平台破圈传播”组成的共振矩阵,锁定核心受众,夯实项目公信力。同时深度联动芒果TV等大平台及本土网络渠道,针对碎片化阅读习惯进行内容分发与社交互动,实现从“小屏”到“大屏”的全域覆盖,推动“天心故事”持续破圈。
记者了解到,创制计划成立了服务专班,进行顶层设计与资源统筹,利用和完善微短剧专项政策,建立全流程品控与人才实训机制,为微短剧制作提供政策对接等“一站式”服务,以微循环培育产业新生态。
“见微知著,积微成势。我们诚邀各界精英共同关注和参与,谱写天心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篇章。”天心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曾红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