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临夏市:一朵花的产业链 一座城的共富路

来源/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0-13 12:29:11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俞树红

临夏市秉持“为农、兴农、强农”初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化“花、农、文、旅”融合模式,以花为媒美化环境、带动人气、传承文化,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文、以文强农”良性循环,将“赏花经济”转化为乡村振兴澎湃动能,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朵花的产业革命:

  科技赋能激活“金色引擎”

临夏市以花卉产业为核心,依托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与牡丹花卉艺术中心,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构建集规模化种植、精深加工、品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同步提升农户技能与收入。

该市通过引入智能温室、无土栽培等先进技术,培育高原特色玫瑰、牡丹、芍药、百合等精品花卉,形成“四季有花、产销两旺”格局。2024年,全市鲜切玫瑰产量达7000万枝,总产值1.8亿元,产销稳步增长。花卉产业累计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带动500多名劳动力转型为“产业工人”,人均月收入提升至4500元,年收益增长40%以上,成为农户就业创业、乡村振兴的“金色引擎”。

一朵花的流量密码:

  全季旅游释放“花海魅力”

临夏市以花为媒推动旅游振兴,建设“牡丹长廊”、牡丹花卉中心、八坊十三巷等主题打卡地,融合灯光秀、花艺市集、民俗展演等多元业态,打造“花·文化·人”互动体验空间,延伸消费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

该市串联牡丹文化节、河州紫斑牡丹观光园等文旅项目,深挖花卉文化与临夏民族特色、古河州文化资源,开发赏花休闲、亲子研学等多元业态,形成“春赏牡丹长廊、夏游连片花海、秋品百合菊韵、冬观温室玫瑰”的全季旅游格局,推动“赏花经济”向“全季旅游”升级,以沉浸式体验激活流量密码,绽放全域魅力。

  一朵花的IP裂变:

  文化赋能催生“浪漫经济”

临夏市赓续文脉,深挖河州牡丹文化与民俗技艺内涵,打造“河州花语”区域公共品牌与“河州花农”劳务特色品牌,推出花植文创、玫瑰永生花、“花儿”手办等衍生品,延伸产业链价值,将文成公主传说与传统花卉符号转化为现代消费IP。

通过举办花卉艺术展、河州牡丹文化嘉年华等活动,叠加明星演唱会、美食集市等活动,放大花卉文化影响力,推动产业从“一季赏花”向“四季繁华”转变。仅2025年“河州牡丹文化嘉年华”就吸引超百万人次,带动餐饮住宿消费增长,实现旅游收入7.99亿元,高效转化文化IP为经济价值。

以牡丹为纽带,临夏市构建“花产业+花文化+花生态”共生体系:上游依托资源圃开展种质保护与品种创新,中游通过加工基地转化产品,下游借文旅活动拉动消费,实现从单点培育到全链协同的跃迁。

2025年4月30日,牡丹产业园花卉艺术中心开园,集艺术展示、直播电商、科普研学等功能于一体,通过花卉艺术与非遗展示呈现牡丹文化脉络。开园以来,汉服巡游、花艺沙龙等活动吸引上万名游客;智能温室与精深加工车间的联动,更让游客感受科技与匠心“折叠”的繁花盛景。

未来,临夏市将持续坚持“以花兴农、以花促旅、以花传文”,携手济南市市中区,推动花卉产业现代化、集约化发展,实现从“单点绽放”到“全域联动”的跨越,让千年花魂转化为可触摸、可持续的“浪漫经济”。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