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镇原县 发展中药材产业助农增收

来源/ 陇东报 作者/ 时间/2025-10-13 12:28:42

镇原县 发展中药材产业助农增收

镇原县临泾镇桃园村群众在采收中药材。 庆阳融媒记者 白勇涛 摄

 每日甘肃网10月13日讯 据陇东报报道(庆阳融媒记者白勇涛)近年来,镇原县围绕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全县累计种植中药材52.65万亩,产量达17.24万吨,产值36.72亿元。

为培育壮大特色中药材产业,镇原县分年度制定印发了《镇原县中药材产业培育实施方案》,并依托立地条件,确定了以柴胡、黄芩、丹参、党参等为主要品种,在各乡镇推广种植,并建成一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机械化生产的中药材示范基地。

推动中药材产业更好地发展,发挥农户的主体作用是关键。为增强农户种植积极性,镇原县委、县政府根据产业发展政策,明确了发展方向,确定了奖补政策,对全县种植的柴胡、黄芩、丹参、党参等主要品种予以补助。2018年以来,全县累计补助中药材面积24.96万亩,落实补助资金1.13亿元。

示范带动,规模化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镇原县中药材产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全县充分发挥政策扶持作用,鼓励各乡镇及合作社积极建办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引领带动农户发展中药材产业,同时通过在示范基地临时务工方式增加农户收入,有效推动全县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建成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示范点16个,其中500亩示范点4个、百亩以上示范点12个,带动种植标准化中药材2万亩,临时务工人员达到370人以上,人均收入4000元以上。

汇聚社会力量,延伸产业链条。为提升中药材附加值,镇原县先后引进天欣堂、立达尔等龙头企业落户生根,建成中药材产业园、万寿菊颗粒加工厂各1个,中药材合作社16个、家庭农场2个,建成中药材育苗中心等社会化服务组织2个,发展中药材种植户7000余户,初步构建了育苗、基地建设、贮藏保鲜、精深加工、科技支撑全链条中药材产业发展格局。

如今,镇原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已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促进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标准的中药材收购、销售、储存基地,使得中药材产业形成了良性互促发展局面。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