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王云祥 通讯员 魏霞
秋收时节,一场覆盖全县的农村供水保险工作在陇西县紧锣密鼓地开展。记者走进福星镇高楞村村民王桂英家,她拧开水龙头,看着哗哗流淌的自来水,脸上洋溢着笑容。“几天前家里的水管破裂了,我向水管站报告没几天,不到1000元的维修费就赔下来了。”随着农村供水保险机制的升级,水管破裂也能享受保险保障了。
聚焦农村供水“保险赔付低、覆盖面窄、秋收农忙时水管易破裂”等问题,陇西县着力解决村民“急修没钱、耽误农时”的用水困境,当地水务部门联合保险机构,推出农村饮水保险,织牢农村饮水安全防护网。
陇西县首阳镇万亩黄芪示范基地。通过引水上山,昔日的旱地变成了节水典范药田。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王云祥 摄
“以前农村自来水管破了,要开挖路面,维修成本高,保险最高赔1万元,缺口的费用得村民凑钱补上。”陇西县农村供水管理所干部刘瑞坦说,如今保险“赔付标准提档”,村级硬化路的累计赔偿金额直接提高到2万元,彻底破解了“赔偿不够维修”的难题。不久前,碧岩镇庞坪村庞坪社的村级管网出现多处三通漏水问题,施工人员连续开挖了近10处维修点,依靠当前的保险新标准,村民不仅拿到了6200元赔付款,整修后的村道还能让拉粮卡车顺利进村,给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随着农村供水保险的及时跟进,供水管道理赔的覆盖范围也随之扩大。过去,保险只保障主干水管,检查井损坏、户内管道破裂漏水等情况,都得村民自掏腰包维修。现在检查井维修、户内管道问题全部纳入保险理赔范围,就连维修水管时产生的挖路费用也能报销。
“我家检查井外的PVC管裂了,当时抱着试试的心态向水管站上报,没想到第二天保险公司就来定损了,最后赔了2300元,家里的水管当天就修好了。”云田镇石家门村村民殷长琴说。保险“结构优化”帮村民省了钱。陇西县通过“政府补一点、村里筹一点”的方式,将农户每年的保费降至10元起保,村级保费也同步下调,大大减轻了村集体经济的压力。
陇西县积极探索出“灾损+管养”双保险模式。无论是夏季洪水冲毁管道、冬季低温冻裂管道,还是日常的管道维修养护,保险都能全程“兜底”。刘瑞坦告诉记者:“以前水管坏了,常因为没钱维修而拖延工期,赶上秋收时节就更麻烦;现在有了保险‘托底’,水管抢修既及时又高效,还不用村民承担损失。”
“得趁冬闲前把好政策送上门,保证家家户户的保险‘不断档’。”陇西县农村供水管理所副所长何斌说,“目前全县186名水管员都揣着政策宣传册,扎在晒场边、蹲在屋檐下,用接地气的家常话跟村民讲解水管保险政策。村里的大喇叭早晚定时播报,微信群里还会分享真实的理赔案例,真正做到了政策宣传无死角。”
“您瞧,10元、30元、50元三个缴费档次,分别保障哪些范围、怎么报案、如何赔付、能赔多少,宣传册上都写得清清楚楚。”通安驿镇高阳村水管员刘小红一边给村民翻看宣传册,一边讲解水管保险政策,村民们听后纷纷点头赞同。
截至目前,全县85%的农户已参保,每天仍有不少村民主动到水管站咨询参保事宜。“农村供水保险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陇西县推进农村供水工程责任保险工作,严格按照‘政府引导、农户自愿、分级负责、全面覆盖’的原则,实现了农村供水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转变。”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