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西北师范大学云亭校区家属院的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开挖管沟,路面下,崭新的管网即将铺设。在小区另一侧,几位退休老教师坐在长椅上闲聊,目光中透着期待……
从老旧小区改造到现代化社区建设再到商业综合体的升级,安宁区正以看得见的变化诠释着城市更新的深刻内涵。
民生改善 老旧小区焕新颜
“我在这儿住了三十多年,终于盼来了彻底改造。这次把地下二十多年的老管网一换,以后就不用担心下水道堵塞了。”在西北师范大学云亭校区家属院,张女士满脸笑意地对记者说。这个建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旧小区,地下管网老化,跑冒滴漏等问题困扰着居民的生活。
2025年,安宁区将该小区纳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与培黎校区家属院等6个小区共同启动改造,总投资约7167万元,惠及3312户居民。其中,西北师大云亭校区家属院42栋楼宇、2458户居民的改造需求迫切。
“我们逐栋楼摸排,把居民最关心的供水、排水、供暖等问题放在首位。”西北师范大学后勤党委书记杨晓龙介绍,项目不仅更换了老旧管网,还修缮了破损路面,加装了安防门和监控系统,规划了停车位。从去年十月份申报项目到今年落地实施,速度很快。安宁区委、区政府对学校校园基础设施改造给予了大力支持,区住房城乡建设局从项目申报到落地实施给予了鼎力推动。
8月底,施工单位甘肃一建泓建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已进场施工。目前,27号、32号、33号、37号楼作业区域已成围挡、路面破除和管沟开挖。
居民耿生春高兴地告诉记者:“我在这住了三十多年,看到小区变化越来越大。希望入冬前能把这片管网改造完成,冬天就不用担心水管冻裂了。”
除了基础设施改造,近年来,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对家属区住宅楼一楼后院的私搭乱建进行了拆除治理。“拆除后,阳光能照进来,每家每户都有了自己的小花园,种点花花草草,心情也好多了。”一位居民满意地说。
城区变迁 滩涂地变身现代化社区
沿着北滨河路向西行走,银滩黄河大桥如一条银色巨龙横跨河面——主桥桩呈对称的“H”形,30对钢丝绳斜拉成等腰三角形,清晨的阳光洒在桥面上,折射出粼粼光泽。桥下的银滩湿地公园里,芦苇荡随风摇曳,水鸟掠过水面,几位市民沿着木栈道散步。“十年前这里还是采沙场,现在被誉为‘镶嵌在黄河边上的绿宝石’!”营门滩社区居民贾改兰笑着说。
营门滩的变迁,藏在“古今”的碰撞里。这里曾是古代军营驻地,营门滩的地名沿用至今;上世纪末还是荒芜滩涂,如今的湿地公园,“一水、一道、四湖、二十四桥”错落有致,科普教育区的展板前,孩子们正在听志愿者讲解黄河湿地生态。
社区的变化更深得人心。走进营门滩社区服务中心,一楼全科受理台前,工作人员正在指导居民办理相关业务;二楼的机器人编程课堂上,孩子们围着“法宝机器人”欢呼——机器人点名时,屏幕上会跳出孩子的笑脸;三楼老年大学里,阿姨穿着统一的舞蹈服,跟着音乐节奏舞动。
“以前社区办公在不到100平方米的彩钢房里,居民办事都得挤着来。”社区党委书记焦慧指着四层楼的服务中心,语气里满是感慨,“现在我们有老年大学、儿童托管班、心理咨询室,连图书角每天都有四五个人借书。”
贾改兰2013年搬到这里,对社区变化感触颇深:“刚来时小区树多花少,健身器材也不多。现在不仅有了‘彩虹路’健身步道,社区活动也丰富多彩。退休后我们有了新组织,可以打球、唱歌,生活有滋有味。旁边的地下超市从地库就能进,下雨天买菜也不用淋着。我从家走到吾悦广场只要400多米,到地铁站也就200米左右,生活非常方便。”
商业升级 激活消费新活力
“以前买件衣服得跑到市中心,现在逛吾悦广场就能搞定,吃饭、看电影、带娃玩,一站式解决!”市民毛耀奇的话,道出了安宁区商业发展的新变化。
安宁区的商业更新,藏在“差异化”的巧思里。该区商务局引导三大商业综合体错位发展:吾悦广场主打“全家庭消费”,引入特色餐饮街区和亲子游乐;中海环宇城聚焦“首店经济”,多家区域首进品牌吸引年轻客群;砂之船奥特莱斯结合黄河风情线,推出“购物+微旅游”模式,吸引周边城市游客。“今年以来,三大综合体累计客流量1872万人次,销售额14.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62%、22.57%。”安宁区商务局工作人员介绍说。
便利的交通让消费更“畅”。毛耀奇记得,以前上下班高峰期,北滨河路能堵一个小时;现在道路拓宽了,地铁1号线通到家门口,“从小区到吾悦广场,地铁两站路,比开车还快。”商业体的安全也让人放心——区商务局联合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定期检查燃气安全、消防通道,“上次我在商场吃饭,看到工作人员在检查燃气报警器,心里感觉很踏实。”
更让她欣喜的是生活环境的变化:“现在一进兰州城,根本想象不到以前人们说的黄土高坡。绿化带随处可见,像小公园一样。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也很完善,住在这一片特别舒适。”
傍晚时分,银滩大桥的彩灯亮起,与湿地公园的灯光交相辉映;吾悦广场的橱窗透出暖光,居民们提着购物袋走出商场;营门滩社区的老年大学里,合唱班的歌声还在回荡。从老旧小区的管网更新到社区的服务升级,从黄河湿地的生态修复到商业体的活力绽放,安宁区的城市更新,始终围绕人的需求,在黄河之滨写下了温暖的民生答卷。这不仅仅是城市面貌的更新,更是居民生活品质的升华。(记者 彭美姣)
来源:兰州日报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