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丝路话语】59元买断回头客,文旅招牌经不起这般算计

来源/ 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作者/ 张忠德 时间/2025-09-29 17:26:23

□ 张忠德

近日,陕西延安宝塔区浪子烤肉店使用“阴阳菜单”一事引发讨论,有网友反映该店针对本地人和外地人使用不同菜单,实测点单相同的一顿饭付款却相差59元。目前,该店已停业,市监局责令其立即整改,并对该店依法立案,列为重点监管对象。(9月28日 《南方都市报》)

延安浪子烤肉店的“阴阳菜单”,让烤肉的香气里掺了算计。面对本地口音和外地口音的客人,店家拿出不一样的菜单,同样的烤面皮、烤锅巴、羊杂,外地游客买单就要比本地人多花59元。商家嘴上说“老顾客打折”,实际把地域身份当成宰客工具,这种“看人下菜单”的做法踩破了市场公平的底线,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

社交媒体时代,单个消费纠纷的传播力会呈几何级放大。有数据显示,一个负面消费体验能扩散到200人以上,超六成游客会因为负面舆情放弃原定目的地,而修复信任的成本是获取信任的6倍。更糟的是,一家店不诚信,可能让游客对整个区域的商家都产生怀疑,进而影响当地旅游市场,出现“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情况,给当地旅游形象抹黑。

“阴阳菜单”的套路不算新鲜,可每次曝光还是让人愤怒。近些年,类似的欺客事件频频发生,从云南大理的“天价石斛”、海南三亚的“海鲜调包”,到张家界的“强制购物”,再到这次延安的烤肉店事件,都能看出欺客行为对文旅品牌的杀伤力有多强。这次事件里,监管部门反应还算迅速,但“曝光后查处、查处后整改”的被动模式明显不够有力。现在旅游市场的新型消费陷阱往往藏得深,传统巡查很难及时发现,部分地区还存在“运动式执法”,监管效果容易反复。

这就需要我们搭建更智慧、更有前瞻性的治理体系。杭州推出“阳光餐饮”工程,靠大数据抓取网络评价里的价格异常信号;丽江建立“旅游红黑榜”,把失信商户和贷款政策挂钩;西安回民街通过明码标价和严格巡查重新赢回游客信任。这些创新做法都说明,技术能帮监管延伸触角。

文旅经济说到底是信任经济。对比淄博烧烤靠诚信出圈,再看部分景区因宰客落得恶名,不难找到流量背后的关键。淄博的成功不在烧烤味道多特别,而在整座城市都守住“不欺客、不宰客”的承诺。这种诚信共同体意识,正是当前文旅市场最缺也最珍贵的品质。福建泉州的老字号坚持给本地人和游客同价,成都宽窄巷子主动公示价格波动原因,这些案例都证明,真诚才是能长久经营的智慧。

此次“阴阳菜单”事件应成为文旅治理升级的契机。需建立全周期监管机制,从事前预警、事中干预到事后追溯形成闭环;推动行业自律,通过信用评级、红黑名单等制度引导商家珍视声誉;更要培育诚信文化,让“游客为本”理念成为行业共识。正如平遥古城商户自发悬挂“诚信经营”牌匾所展示的,当诚信从外在约束转化为内在自觉,市场才能真正健康发展。

一张“阴阳菜单”,既照出了商业伦理的底线,也考验着城市的治理能力。只有让每一份价格都经得起阳光检验,让每一次交易都能积累信任,文旅产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需要商家丢掉赚快钱的短线思维,监管部门提升治理效能,全社会一起搭建诚信生态。等到游客不用再担心被“区别对待”,诚信成了文旅最亮眼的名片,这样的目的地才会让人“来了还想来”,最终赢得市场长久的认可。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