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兰州市场上的“徐家山葡萄”来自哪里?主产区实为青白石 品质优异受青睐

来源/ 兰州晚报 作者/ 时间/2025-09-26 08:48:01

市场上的“徐家山葡萄”来自哪里?

主产区实为青白石 品质优异受青睐

市民选购葡萄

葡萄成熟了

眼下正值葡萄成熟季,一颗颗鲜脆欲滴的葡萄让人垂涎欲滴。走进菜市场或水果店,“本地葡萄”“徐家山葡萄”的招牌随处可见,吸引不少市民选购。然而,不少市民一边买一边心里也犯起了嘀咕:这些打着“徐家山”名号的葡萄,真的都产自徐家山吗?为解开这一疑问,记者展开调查,一探它们的真实身份。

品牌混用

市场标识与真实产地的落差

调查中记者发现,目前市场上所谓的“徐家山葡萄”,并不全都产自徐家山,更多来源于离主城区最近的葡萄种植基地——城关区青白石街道青石湾村。该村种植户王文君坦言:“确实存在品牌混用的情况。不少商户不论葡萄产自哪里,都习惯挂上‘徐家山葡萄’的牌子。”

据了解,徐家山一带虽然确有葡萄种植,但规模有限。目前市场上标注“本地葡萄”或“徐家山葡萄”的产品,实际上大多产自青石湾村,这里已成为本地葡萄的主要供应区。

品质优异

自然条件与种植技术的双重助力

青石湾村的葡萄为何能赢得消费者青睐?种植户们道出了其中的关键。

“我们这里的葡萄甜,首先得归功于地理环境。”有着20年种植经验的王文君介绍,青石湾村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有利于糖分积累,再加上适宜的土壤条件,共同为葡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基础。

记者在青石湾村看到,成片的葡萄园整齐划一,全部采用改良的V型架。王文君介绍,这种架型通风透光性好,能增加叶片数量,提升光合作用效率。“我们每株葡萄保留十三四片叶子,比一般的葡萄多近一倍。叶子多了,养分更足,葡萄自然长得更好。”

青石湾村工作人员张宏告诉记者,近年来村里不断推广科学种植技术,不仅邀请农业专家现场指导,还借鉴东北冷棚的架型对葡萄架进行改良,确定了80至90厘米的最佳架高。“我们还改用专用卡扣来固定枝条,替代传统的绑绳方式,既省工省时,又减少对枝条的损伤。”

为提升葡萄的品相与口感,种植户还会定期修枝、疏果。张宏说:“疏果时剔除小粒和坏粒,只留大小均匀、生长健壮的果粒,这样成熟后的葡萄不仅外形美观,口感也更加可口。”

品牌特色

两大主打 辨识有方

走进青石湾村的葡萄园,藤蔓层叠,绿叶掩映下,一串串果实沉甸甸地挂满枝头,阳光透过叶隙洒在饱满的葡萄上,泛出淡淡的紫红色光泽。“我们这里主要种植的是沪太8号和巨峰两个品种。”王文君介绍,巨峰颗粒大、水分足;沪太8号则由巨峰选育而来,甜中带酸,口味更有层次。

颜色也是区分本地葡萄与外地葡萄的一个小窍门。王文君说:“本地葡萄着色深,南方产的葡萄颜色通常偏浅,仔细看就能分辨出来。”

品质建设

  提升知名度任重道远

调查中记者也发现,尽管青石湾葡萄品质出众,却面临品牌识别度不高的问题。不少非本地产的葡萄也打着“本地葡萄”的名号销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宗青石湾葡萄的口碑。

对此,张宏表示,目前全村葡萄种植面积已达320亩,并逐年扩大。“我们已经注册了自己的品牌——‘蔓紫青石富硒巨峰葡萄’,同时积极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努力提升品牌认知度和市场销量。”

正如王文君所说:“不管是叫徐家山还是青石湾,关键是我们种出了好吃的本地葡萄。只要我们坚持科学种植,不断提升品质,本地葡萄的品牌一定会越叫越响。”这句话,或许正是本地葡萄广受欢迎的真正原因。

如今,越来越多的兰州水果“组团出道”:徐家山葡萄犹如“紫宝石”,安宁白凤桃甜蜜出圈,白兰瓜、籽瓜沁人心脾……这些特色瓜果正带着满满的香甜走向全国,它们的品牌故事,也正在这片土地上不断书写、日益响亮。

记者 陈梦圆 颜维俊 见习记者 魏晓莹 文/图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