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段睿珺 通讯员 魏丽
“现在夜里起夜,床头这盏灯‘唰’地就亮了,再不用摸黑找开关,心里踏实多了!”近日,在平凉市崆峒区中街街道新民北路社区的碧桂园小区,76岁的张新科老人指着头顶的智能感应灯,眼角的皱纹里盛满了笑意。
这盏小小的夜灯,正是该社区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的一个生动缩影——从马桶旁的防滑扶手到可调节高度的灶台,从以旧换新的防滑地板到智能感应设备,社区正在通过一个个“适老神器”,将安全感和幸福感“装”进老人的日常生活里。
“补贴能报多少?申请要准备啥材料?”适老化改造政策刚推出时,不少老人和家属心里直打鼓。针对这一情况,新民北路社区打出“线上+线下+上门”组合拳,让惠民政策“零距离”触达。
线上,社区微信群变身“政策小喇叭”。工作人员把复杂的补贴标准画成漫画,用短视频一步步演示申请流程,原本晦涩的文件被浓缩成一张张“一图读懂”;线下,“银发课堂”每周准时开讲,工作人员举着放大版手册,向戴着老花镜的老人们耐心讲解,还手把手教老人用手机操作申请系统;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网格员干脆揣上“政策大礼包”上门,把专业术语翻译成“大白话”:“大妈,您家要是装防滑扶手和智能淋浴套装,政府能补贴1000多元呢,我们帮您跑手续!”
为了让老人“少跑路,甚至不跑路”,新民北路社区推出“全流程帮办”服务:便民服务中心专设“适老化改造专岗”,“帮办员”每天坐班,从资料填写、系统申报到进度查询,全程“一对一”陪同;网格员化身“移动窗口”,带着平板电脑上门,为眼花手抖的老人现场拍照、扫描证件、上传材料。
“原以为办改造得自己跑社区、跑街道,累得够呛,没想到咱们社区全给兜底了!”刚完成厨房灶台和卫生间扶手改造的邢兰老人竖起了大拇指。
崆峒区中街街道新民北路社区党总支书记马西芳告诉记者:“适老化改造不是‘一刀切’,得按老人的实际需求‘量体裁衣’。改造前,我们工作人员会带着‘适老需求清单’上门,和老人坐在客厅里拉家常,到厨房、卫生间量尺寸,连开关的高度、家具的边角弧度都要详细记录,尽量满足老人的个性化需求。”
李仁宗大爷患有腰椎疾病,起身困难,社区为他定制了电动升降床,按个按钮就能缓缓升起;王秀梅老人家的卫生间面积小,安装了可折叠扶手,既安全又不占地;听力较弱的杨彩霞家中,则配备了闪光报警装置和语音提示系统,水壶烧开、门铃响起时,灯光闪烁和语音提醒双重提示。
“改造前社区来家里量了三次尺寸,这扶手装得刚刚好,用着特别顺手,这就是咱老年人最想要的幸福!”家住世纪花园D3区的朱勤玉指着卫生间新装的扶手笑着说。
“小改动改出大安全,暖的是老人的心。截至目前已经上报59户,在社区的帮助下有35户已完成改造。”马西芳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建立‘适老化改造跟踪服务’机制,定期回访了解设备使用情况,及时解决老人遇到的问题,确保改造效果持续‘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