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新甘肃云·融媒集萃】岷县:小流域治理描绘生态富民画卷

来源/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时间/2025-09-22 10:19:48

【新甘肃云·融媒集萃】

小流域治理描绘生态富民画卷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

绿水逶迤,青山相向。秋日的岷县,梯田层叠如画,河水清波荡漾,村庄整洁如新。这片位于黄河重要支流洮河上游的生态屏障区,正以一场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生态革命”,绘就一幅“水净、村美、民富”的崭新画卷。

岷县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与补给区,生态地位特殊,治理责任重大。近年来,岷县以系统思维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创新构建“防治护”一体化体系,探索“水保+”多元融合发展路径,走出了一条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的新路。

面对曾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的现实,岷县打破单点治理模式,依据地形地貌特征,将项目区科学划分为预防保护、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三大区域,实施“分区施策、系统治理”。在十里镇三十里铺村,一道道新建的谷坊、生态沟渠和沉淀池有效实现雨水蓄滞利用;在寺沟镇迭河流域,生态护岸与拦沙坎静静守护河道安澜。

“拦沙坎建好后,泥石流再没发生过,庄稼地和村庄都安全了。”站在治理一新的沟道旁,岷县十里镇三十里铺村村民张贵文感慨不已。截至目前,岷县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19.12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到64.57%,区域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治理水土不是终点,让绿水青山变成富民增收的“幸福靠山”才是关键。岷县创新推出“水保+”产业模式,将流域治理与中药材种植、红色旅游、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在三十里铺村,小流域治理不仅净化了水质、修复了生态,还为红色旅游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项目区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1平方公里,蓄水保土能力明显增强。”项目监理马建华指着新修的堤路和过水路面说,“环境好了,游客多了,乡亲们吃上了‘生态饭’。”

十里镇副镇长岳永平介绍:“通过系统治理,不仅生态环境变好了,防汛抗洪能力也大幅提升,为后续发展红色文旅创造了良好条件。”

岷县依托“水保+中药材”“水保+旅游”等模式,建成一大批高标准农田和生态旅游廊道,推动中药材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从防治水土流失到促进产业融合,从改善村容村貌到推动乡村振兴,岷县以“水保+”为笔,以山河为卷,书写着生态富民的生动实践。(焦煜鑫)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