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秋风拂过兰州新区秦川镇六敦村的千亩农田,掀起层层绿浪。拨开茂密的薯秧,一颗颗表皮光滑、个头饱满的马铃薯静静“躺”在土壤中,伴随着大型采收机的轰鸣声,一幅热闹的丰收图景正式铺展。
走进采收现场,两台大型马铃薯采收机在田间匀速前行,发出阵阵轰鸣,伴随着机器的运作,圆润饱满的马铃薯破土而出,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采收机后,工人们迅速跟进,熟练地将马铃薯分拣、装袋,现场一片忙碌而有序的景象。
“这可是我们今年的心血,看着这些马铃薯,心里别提多踏实了!”宝红家庭种植农场负责人孟宝快步跟在采收机旁,不时俯身查看马铃薯的品相,脸上满是欣慰。作为兰州新区首次规模化种植马铃薯的尝试者,他今年一口气种下2000亩马铃薯,从初春选种耐旱抗病的优质品种,到生长期采用滴灌技术精准补水施肥,再到病虫害绿色防控,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如今,亩产稳定在3吨左右,预计产量6000吨,预计产值900万元。
“我们的马铃薯从地里收上来,不用愁销路!”孟宝指着一旁的运输车辆介绍,早在播种前,农场就与雪川农业签订了保底收购订单,采收后的马铃薯将由专车运往四川加工基地。
据了解,雪川农业集团是国内知名的薯类加工企业,这些来自兰州新区的马铃薯,将在这里经过加工处理制作成薯条、薯片,最终通过外贸渠道发往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走进海外消费者的餐桌。
“从‘田间’直接对接‘车间’,再连接‘国际餐桌’,我们的马铃薯走出了一条‘订单农业+精深加工+出口贸易’的产业链路。”孟宝说,这种模式不仅让种植户没有了销售顾虑,还能通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获得更稳定的收益。
午后的阳光愈发温暖,装满马铃薯的运输车缓缓驶离田间,这些承载着希望的马铃薯,不仅为兰州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增添了新动能,更让“新区产”农产品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据兰州新区项目建设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新区将继续依托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优势,推广马铃薯等特色农作物的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进一步完善“企业+农户+基地”的合作模式,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让更多农民在产业发展中受益,推动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记者 李昕)
来源: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