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南角,西藏墨脱县,因长期不通公路,被称为“高原孤岛”。两个时间节点,标注着这里的巨变。
2013年,扎墨公路开通,墨脱甩掉“全国唯一不通公路县”的帽子。这意味着,当地物流运输更加便捷畅通,以前群众网购下单,商品到家需要半个月甚至更久,现在缩短到几天。电商日渐融入生活,正在改变越来越多农牧民的消费方式,也提高了他们的幸福感。
2025年,有关企业携手物流公司,在墨脱开展了农副产品运输、森林自动巡护等低空应用多场景试飞和测试。这意味着“高原孤岛”更加开放,无人机等新技术、低空经济等新业态蓬勃兴起,发展空间为之拓宽。
雪域高原条件艰苦,能持续焕新,归功于“努力干,更科学干”。
不怕条件艰苦,就怕精神懈怠。人常说,西藏是个缺氧不缺信仰的地方。作为一名养路工人,拉巴次仁奋战在海拔5373米的普玛江塘,在这个常人动一下就喘的地方,他需要操作各种设备、抢修道路;作为山南市最早一批开展植树造林的人,边久用几十年的光阴,让守护的小树苗长成繁茂大树……艰苦奋斗,久久为功,高原恶劣的条件没有难倒这些奋斗者和建设者,壮丽的雪山和湖泊成了他们拼搏的舞台。有了高于高原的精神坐标,干什么都有持续不竭的动力。
努力干,不意味着盲目干,更需要坚持科学理念。平均海拔近4800米的村庄里,严寒、冻土等恶劣自然条件,影响水管铺设。如何保障群众安全用水?靠技术应用,太阳能维护系统、大数据管理系统、新型水泵取水系统等技术,让取水难度降下来;靠科学统筹,调整饮水管理机制,聘用专业维护公司,采取多方共治的管护理念,让管理成本降下来。当牧民桑杰扎西打开水龙头,看着清水汩汩而出,“放心”“幸福”洋溢开来。
在高原大地,这不是孤例。有理念创新,林芝嘎拉村的桃花经济,已经成为当地集体收入的支柱产业;有建设创新,工程师采用特殊工艺处理冻土,解决了高寒地区机场建设难题……尊重自然条件、发展规律,在科学理念指导下,一系列举措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效,更好惠及民生。
努力干,是一种姿态;科学干,是一种方法。这同样折射了党员干部的作风,也理应贯穿于工作的方方面面。护好一片生态系统,需要接力实干,也离不开科学研究、合理规划;搞好一个产业体系,需要努力生产,也要注重分析市场需求,找准市场定位;办好民生实事,要抓一件成一件,也需聚焦问题、综合研判,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既有干事创业的劲头,又有科学谋划的思考,如此方能把事情干顺、干实、干好。
“冲天干劲是热,科学分析是冷”。干事创业,离不开“冷”与“热”的结合。这也考验着党员干部的政绩观。在拉萨南北山绿化现场,许多人都提到一句话——“这片绿,要留给拉萨的父老乡亲,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朴实的话里饱含责任、彰显初心。由此更能启示我们,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必须有时刻把群众的幸福揣在心里的情怀,有着眼长远、久久为功的韧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干事热情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使出台的各项改革举措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工作需要、符合群众利益。”统筹好努力干与科学干的关系,激励带动更多想干事、能干事的人,真正做到干成事、干好事,一切工作都往实里做、做出实绩,雪域高原定会展现更为美丽壮观的风采。
(作者为本报西藏分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