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匠心剪影 传承初心 ——记“临洮工匠”毛艳红的剪纸人生

来源/ 定西日报 作者/ 时间/2025-09-15 17:38:23

匠心剪影 传承初心

——记“临洮工匠”毛艳红的剪纸人生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米莹莹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手指翻飞间,纷繁图样渐次浮现——这是临洮剪纸传承人毛艳红的日常。从普通民间艺人到“临洮工匠”,三十余年岁月里,她以剪为笔、以纸为卷,让非遗剪纸从濒临失传的民间手艺走向国际舞台。

1991年,毛艳红从西北师范大学毕业,面对临洮剪纸技艺濒临失传的困境,毅然放弃安稳的“铁饭碗”,选择与剪刀红纸为伴。“剪纸不仅是指尖技艺,更是陇原大地的文化密码”,她深知这份传承的重量。2017年,她牵头成立剪纸工作室,带领20多位农村妇女,走访村落、收集老谱,将口传心授的脱稿剪纸技法整理成系统口诀。“折叠纸张要正,下刀行剪要稳,正如做人要‘廉如莲、正似剪’。”她不仅传技,更传德。

她始终坚持“剪刀要跟上时代,否则技艺便成了无源之水”。在传统花鸟山水题材之外,她将视野投向乡村振兴、廉政文化等时代主题,用剪纸语言记录社会变迁、传递时代强音。她还创新融合马家窑彩陶纹饰、洮砚雕刻技艺等本土文化元素,创作出以《美丽乡村》为代表的一系列新题材作品。让剪纸艺术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生动讲述当代故事,焕发新的生命力。

从乡村窗台到甘肃美术馆,从中国非遗博览会到国际文化交流舞台,毛艳红的剪纸作品真正实现了从洮河之畔到世界舞台的跨越。2019年,在韩国首尔的中韩剪纸交流活动现场,外国友人惊叹于她用一把剪刀剪出56个民族服饰纹样。她说:“那一刻我明白,工匠手中的技艺,是文化自信的载体。”

如今,已获“市级非遗传承人”“临洮工匠”“乡村工匠”等多项荣誉的毛艳红,依然奔波在教学一线。她走进20多所学校,让3000多名孩子触摸传统文化温度,组建“爱心妈妈”团队,为留守儿童剪窗花、送温暖。2024年,“临洮工匠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她说:“我的使命,就是让技艺和热情传递下去”。

这位基层工匠用一把剪刀、一方红纸,诠释了真正的工匠精神——不仅在技艺上精益求精,更在文化传承中坚守初心、在时代浪潮中勇于创新。“一剪一刻一世界,巧手之间天地宽。”毛艳红仍在剪,每一刀下去,都是她对这片土地最深情的告白,也是对非遗剪纸未来最坚定的信念。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