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克勤 通讯员 周爱玲 郭兰兰
金秋时节的酒泉市肃州区,花香四溢。走进肃州区综治中心,各功能室布局井然有序、指示标识清晰醒目,群众正在有序咨询、接受矛盾纠纷调解,离去时无不面带满意笑容…… 近年来,肃州区以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为目标,围绕力量盘活、机制融合、平台整合,强力推进区、乡镇、街道(社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酒泉市公安局肃州分局入驻区综治中心网格警长、区综治中心调委会金牌调解员的陈爱民,多年来,他耐心热情地调解着一件件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10多年前,市民张某购买了某保险公司保险产品,累计缴费60余万元,后因个人原因申请退保,但因各种原因所致,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2024年6月,陈爱民了解到该矛盾情况后,联合综治、法院、律师等力量进行联合调处,最终该矛盾得到圆满化解。
这只是肃州区入驻综治中心人员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肃州区锚定规范建设靶心,激活综治实战效能。结合实际推动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与综治中心“多中心合一”,形成工作合力,有效发挥综治中心矛盾纠纷“集散地”作用。构建多元解纷矩阵,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积极推动落实“三调对接”,建立综治与法院“双向交叉”入驻、警情矛盾“双流转”、疑难信访矛盾联合化解等创新机制,确保每一件矛盾纠纷都按照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信访行政三级办理、诉讼、法律监督“七步走”的法治化“路线图”,着力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化解”。
2014年12月,翟某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好友蔡某借款10万元。但到了约定还款期限,翟某却以各种理由推诿不肯还款。蔡某多次催讨无果后寻求法律帮助,肃州区法院将该纠纷流转至肃州区综治中心进行诉前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并握手言和。
这样的矛盾纠纷化解模式,有效破解了肃州区“法院案件多、派出所警情多、信访问题多、基层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少”的“三多一少”现象。今年1月至8月,肃州区综治中心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108件,涉及标的金额1500万元,为当事人节省律师费、诉讼费约120万元。全区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发案数同比分别下降13%、41.2%,一审民商事诉讼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34.6%,信访总量下降13%,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肃州区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多元诉求受理模式。线下以群众现场反映、“三调对接”流转、网格排查上报、部门单位报送、上级部门交办等方式收集矛盾纠纷。线上通过2812340专线受理、“肃州管家”爆料、12345热线投诉等多渠道汇集群众诉求,让群众解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打造了具有肃州特色的“党旗红+网格蓝”社会治理品牌,《“三前移”模式多元解纷,夯实主动创稳底板》《解决百姓“闹心事”搭起干群“连心桥”》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如今,“有矛盾纠纷就找综治中心”已成为肃州百姓达成的共识。这得益于肃州区把综治中心建设作为主动创稳的底板工程,实现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百分之百全覆盖,提升服务吸附能力,夯实基层治理底板。肃州区积极构建“综治中心+网格+信息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实现“一网共治、一格护安”,为肃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平安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