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法治边疆行·固边安民陇原新实践】用法治力量守护千年岩画

来源/ 甘肃法治报 作者/ 时间/2025-09-08 13:16:08

开栏语

“边疆稳则国安,法治兴则边疆宁。”甘肃,襟带河西、屏障中原,既是古丝绸之路的黄金枢纽,更是捍卫国家西北边疆安全的战略要地。作为西北安全屏障的关键一环,法治固边不仅是边疆稳定的根本基石,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保障。

为全景呈现我省边疆地区法治建设的生动实践,定格政法干警、法律工作者扎根一线的担当身影,展现各族群众在法治护航下的幸福生活的美好图景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显著成效,《甘肃法治报》今日起推出“法治边疆行·固边安民陇原新实践”主题专栏报道。敬请关注。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齐洪德

在肃北县南北两地区域的部分石崖壁面和岩穴、独立岩石上,分布着丰富的岩画资源。现已核定公布的20处岩画约有5000幅以上图像,主要是大黑沟岩画、老道呼都格岩画、阿尔格力台岩画、灰湾子岩画、七个驴岩画等。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又新发现岩画线索8处。

这些岩画有几千年历史,形成时间约在新石器时代、春秋、战国等时期,是古代人类生产生活的生动写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肃北岩画面临诸多威胁。”肃北县文物局相关工作人员说,一方面,自然风化、侵蚀等因素加速了岩画的损毁;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如工程建设、生产生活等行为,对岩画及其依存环境造成了破坏。

2024年5月,肃北县人大常委会立法调研组开展岩画保护与利用立法调研。肃北县人大常委会供图

针对肃北岩画的特殊保护需求,肃北县人大常委会开展岩画保护与利用立法调研,拟制定一部符合实际的岩画保护条例。

2024年5月,肃北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组织乡镇、文物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深入县党城湾镇、石包城乡、马鬃山镇、盐池湾乡对大黑沟、扎子沟、灰湾子、格格乌苏、老道呼都格、山德尔等重点岩画点,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详细了解肃北县岩画的分布、保存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广泛收集乡镇、基层群众、文物保护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

“岩画是古人在长期劳动实践中创造的艺术珍品。”在实地调研后,肃北县文物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古人将劳动时所看到的场景通过图画、文字的形式描绘出来,是历史的记事本,主要有野生动物、人物形象、生产生活场景、写意岩画符号等,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文化和科研价值,盘活岩画资源加大岩画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通过立法,要进一步明确岩画的定义和保护范围,明确保护责任、产权归属、资金保障、权利和义务,推动肃北岩画的保护、管理、研究和利用。”肃北县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条例草案正在审议中。

此外,肃北县制定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文物安全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方案》,建立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网络化管理机制,由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任总网格长,明确各级网格长、网格员管护区域、职责,全县20处岩画类文保单位均由县级领导包抓,构建了县、乡、村三级文物管护网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肃北县人大常委会围绕文物保护,加强地方立法,全面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管护工作方针,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积极推进岩画立法保护,切实加强岩画安全管理,全县岩画保护利用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如今,在肃北县,一场以保护岩画为核心,守护岩画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促进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文物管护工作正在进行,用法治之力守护千年岩画。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