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绿”而行 依“链”聚能
——我市逐步打通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脉络
□记者 孙娅玮
绿色建材产业不仅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更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今年以来,市住建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重点产业链发展的决策部署,紧盯《平凉市绿色建材产业链实施方案》和三张清单任务,全力抓项目增投资、广对接促产销、真帮扶解难题,通过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全市初步构建形成了崆峒峡门、华亭安口、泾川汭丰、静宁八里4个绿色建材产业园,逐步打通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脉络,走出了一条绿色化、集群化发展的新路子。
走进崆峒区峡门新型建材工业集中区,融硕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0万吨环保节能活性石灰石生产线正加大马力生产。融硕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兰亚宗介绍,“我们引进国内先进智能化控制操作系统和节能环保设备,对固废、粉尘、噪音等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其竖窑设备采用窑内预热带、煅烧带、冷却带三段热工工艺,不仅实现了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还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绿色指数。”
产业兴,机制先行。我市制定2025年全市绿色建材产业链《工作要点》、调整2022—2026年绿色建材产业链项目库、完善绿色建材产业链政策清单和《招商引资方案》《落实链主企业制度加快产业链提升实施方案》、确定项目支持与市场开拓等7项推进措施……以持续完善的政策引领机制,有力推动了产业链项目的落地与产业的集聚发展。
“我们对年度实施的59个绿色建材产业链项目,落实领导包抓、专班协调、按周调度、定期会商措施,全力推进项目快开快建。其中,崆峒区金鑫磊教材公司石料深加工建设项目、华亭市年产5万吨干粉砂浆与保温发泡颗粒加工等6个项目建成投产。”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郑小金表示。
制度的“蓝图”最终要靠实打实的项目“变现”,靠科技赋能的创新“成链”。
位于华亭市绿色建材产业园的甘肃腾金来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生产厂区,机器轰鸣,一条条生产线高效运转。年产50万平方米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保温项目去年建成投用,生产的保温材料施工周期短、耐候性好、耐腐蚀性强,适用于新建楼房、墙体、梁柱房、装配式建筑等各种施工场景,主要销往华亭本地及周边市区。
“引导传统建材企业抢抓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政策机遇,加快设备更新和产品升级换代。”郑小金说,全省首家绿色建材研发创新基地中建研新世纪研究院、全省首例3D打印新型建材甘肃腾金来新型材料有限公司“酵母”作用明显,PC透水砖、透水混凝土、掺灰料海绵元素、装配式建筑等新产品在传统建筑中占比明显增强。融硕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0万吨环保节能活性石灰石生产线、静宁五岳鑫源建材有限公司EPS建筑节能一体化空腔模块生产线、甘肃腾金来新型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0万平方米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保温项目等成为产业链“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核心支撑。
要想绿色建材产业持续发展,还得招商引资与本土培育双轮驱动。
我市将“招商引资”作为打通产业链的“关键一招”,成立招商引资工作专班,优化招商方案,深入开展内引外联强招商行动,精心编制绿色建材产业链招商图谱,明确招商目标企业、完善投资机会项目,部门协作、市县联动,与海螺集团等大企业集团建立沟通对接机制,主要领导带队赴陕西省西安市、广东省佛山市和安徽省集中开展产业推介、企业考察、项目洽谈活动,签约绿色建材项目3个,产业链项目推介和链上企业招引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同时,抢抓国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提升政策机遇,“一企一策”落实培育帮扶措施,积极协调解决企业用地、用工、原料、市场、资金等难题。积极牵线搭桥,建立建材企业与项目建设单位供需对接机制,不断提升市内建材产品在市政、房建等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占比。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当前,一个个绿色建材项目从“落地生根”到“开花结果”,将绿色建材产业链现代化的“根基”扎得更深,把产能效益的“长板”筑得更牢。我市奋力在绿色低碳发展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书写供需对接、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