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堵点通了 效率高了——肃州区项目审批改革破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源/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时间/2025-09-03 10:34:06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燕春丽

营商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而项目审批效率则是衡量营商环境优劣的关键标尺。今年以来,肃州区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抓手,着力破解项目审批中的“堵点”“痛点”“难点”,全力打造“速度最快、材料最简、企业体验最优”的营商环境高地与投资兴业福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根基、增添强劲动力。

 聚焦分类施策 全链条重塑审批流程

“酒泉优渥的投资环境,我们愿意深耕其中。”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区总监刘达生表示,酒泉有着很大体量的风光资源,是大家竞相投资的宝地。公司在肃州区投资的储能项目,从前期的手续办理到后期项目落地,当地政府都给予了很多支持和帮助。

肃州区聚焦“分类施策”,推动全链条重塑审批流程,坚持“项目类型化、流程标准化”的核心原则,将各类建设项目细致划分为政府投资房建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企业投资项目、社会简易低风险工业建设项目、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能源类建设项目等,并针对每一类项目的审批环节、所需材料、办理时限等,逐一拆解绘制“一图通办”审批流程图。

在此基础上,肃州区创新推出“三段并行”审批模式,彻底打破传统“线性串联”审批的桎梏。将项目审批划分为关键事项审批、并联事项审批、技术性文件编制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同步推进、互不干扰,大幅缩短了整体审批周期。更值得关注的是,该区将审批时限计算单位从“工作日”调整为“自然日”,这一细微却关键的调整,倒逼各审批部门进一步优化内部流程、压缩衔接时间,让审批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聚焦数字赋能 全周期压缩制度成本

数字技术是提升审批效率的“加速器”。肃州区聚焦“数字赋能”,以数据共享为突破口,推动全周期压缩制度成本,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成为现实。

肃州区紧紧围绕“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的目标,全面打通各部门数据壁垒,构建起“一网通办”的政务服务体系:通过“集成服务”整合分散的审批事项,借助“一张表单”合并重复的申报内容,依托“一套机制”规范审批的运行流程。

同时,该区大力推行“容缺受理+数据调用”模式,项目审批所需材料总数从原来的124份精简至91份,企业仅需提交1套材料,即可覆盖立项、规划、施工等全流程,材料压减比例达26.6%。在环节优化上,肃州区取消了部门单位专题会议研究等非必要环节,合并了多个线性审批节点,行政审批环节从48个减至37个,企业跑动次数下降60%,环节精简比例达22.9%。此外,肃州区还升级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推动“线上联审+线下代办”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了“审批不见面、办事不求人”。

聚焦服务创新 全要素护航项目落地

项目落地快不快,服务保障是关键。肃州区始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聚焦“服务创新”,推动全要素护航项目落地,构建起“主动服务、全程帮办”的政务服务新生态。

为精准解决企业在项目审批中的实际难题,该区专门成立了项目帮办代办专班,从项目立项前的政策指导、材料预审,到审批过程中的进度跟踪、问题协调,再到审批后的手续衔接,专班人员全程参与,确保项目审批“一路绿灯”。

在窗口服务优化方面,肃州区推行“大综窗”集成办理模式,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运行机制。企业无需再逐个窗口咨询、提交材料,只需对接1个窗口,即可完成所有审批事项的办理,切实减少了企业的办事成本。

今年以来,肃州区已顺利办理191个重点投资项目的各项审批手续,每一个项目的快速落地,都离不开审批改革的有力支撑。这些项目的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不仅持续激活了市场主体活力,更为肃州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让“审批提速”真正转化为“发展提效”,为建设现代化新肃州奠定了坚实基础。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