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漠泥沟乡:一根面拉出亿元产业

来源/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时间/2025-09-03 09:01:05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栎 通讯员 崔皎

从黄土高原到沿海都市,一碗劲道的拉面,成为临夏县漠泥沟乡群众走出大山的“硬通货”。近年来,该乡以群众增收为核心,通过“政策扶、群众闯、能人带、亲朋帮”的模式,推动拉面从“小生意”成长为“大产业”。目前,全乡已有1040户、超4000人凭借拉面手艺在全国立足,稳稳端牢就业“饭碗”,写下了“一根拉面闯天下”的乡村振兴故事。

要让群众靠拉面站稳脚跟,技术与资金支持是关键。漠泥沟乡精准发力:一方面联合人社部门和职业院校,把拉面培训班开到村民家门口,累计开展13期培训,使1500多人熟练掌握了“揉、拉、煮”全套技艺,练就致富“硬本领”;另一方面用活金融政策,重点对接创业担保贷款、小额信贷等资源,优先支持经营稳、信用好的拉面店。2023年以来,已发放相关贷款超1000万元,有效助力新店落地。如今,当地一家拉面馆年均收入约15万元,全乡拉面年创收达1.2亿元,占全乡总收入的2/3,成为名副其实的“增收引擎”。

“一人富不算富,抱团发展才能走得更远。”许多在浙江、江苏等地开店的成功老乡主动帮扶乡邻:有的分享选址经验,有的传授手艺汤料,有的凑钱助资开店。以阳洼村为中心,前川、何家、大庄等村纷纷跟进,1040家拉面馆逐步告别“单打独斗”,走向“精致、高端、规范”的发展之路,从郊区走进商圈,从家庭经营转向公司化运营,从粗放摆摊升级为规范管理,“漠泥沟拉面”正从“多而散”迈向“精而强”,已成长为支柱产业。

“敢闯才有出路!”这是漠泥沟人最真实的心声。不少群众通过培训学成手艺,走出山沟,沿着“先学徒、后经营、再老板”的路径,把“今日打工、明日创业”的愿景变为现实。前川村村民马克夫里便是其中之一。起初在浙江做学徒时,他用心记录汤料配比和客人口味;两年后,他在江苏常州开出自己的拉面馆,以地道的口味和热情的服务赢得满座。“本事学以致用,胆子越闯越大,日子也越来越红火!”他笑着说。

如今,漠泥沟拉面的足迹不断延伸:不仅遍布国内多个城市,更有创业者将面馆开到了马来西亚,让这碗载着乡情的拉面香飘海外。一根拉面,拉活了产业,拉暖了生活,成为群众致富的“金钥匙”、乡村振兴的“特色牌”,正牵引着漠泥沟走向更宽广、更红火的未来。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