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期货如何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 作者/ 时间/2025-09-01 14:52:56
原标题:期货如何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灼见)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能”。当前,期货市场持续为服务乡村全面振兴作出积极贡献。经过30多年发展,我国已上市47个农产品期货和期权品种,涵盖粮、棉、油、糖、果、林木、禽蛋、农资等多个农业重要领域,有效发挥发现价格、管理风险、配置资源等功能,这个从前不为普通百姓所熟悉的金融工具,如今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农业强国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不断拓展期货支持乡村全面振兴的深度和广度,还要从多方面持续发力。

强化支持农业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助力增强抗风险能力。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面临较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农业龙头企业利用期货、期权工具开展套期保值,有效管理价格风险、应对外部冲击,有助于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稳价。今后在主要农产品流通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期货价格+升贴水”的基差贸易模式的运用,助力稳定农产品上下游合作关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同时,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大宗商品产业服务商要持续探索开展含权贸易、场外期权等创新业务,更好满足中小涉农企业多元化、个性化风险管理需求。

加强与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多方合作,完善综合支农模式。期货市场推出“保险+期货”模式,通过保险赔付和期货风险对冲机制,转移农产品价格下行风险,帮助农户应对“增产不增收”困境,这是我国期货市场支持“三农”的独特创新。未来应加强多种金融手段融合,持续深化“保险+期货”模式的应用。例如期货交易所可以联合商业银行持续深入开展期货标准仓单“买断式回购”等业务,为有需求的涉农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探索出利用农产品动产纾解涉农企业融资难题的新途径。再如继续打好“订单+保险+期货+信贷”的组合拳,保障农户销售“不愁价”、种植“不愁卖”、生产“不愁钱”,提升金融综合支农的效果。

做好乡村农特产品金融服务,赋能县域经济发展。为满足我国特色农产品金融需求,期货市场上市了苹果、红枣、花生、鸡蛋、生猪等农产品期货、期权,针对性服务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在标准化方面,期货市场通过统一期货标准,带动农业规范化种植和品牌化发展,有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户收益,推动补齐农业产业链条短、标准化程度低等短板。在市场信息方面,期货市场提供连续、公开、透明、权威的价格信息,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可预期价格参考。今后应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加大力度,推出更多特色农产品期货,并持续优化完善农产品期货交割库布局,带动仓储、包装、检验、物流等产业集聚发展,助力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目前,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为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供了坚实基础。展望未来,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要求,研发上市更多适合我国国情农情的期货和期权新产品,着力提升已上市农产品市场运行质量,更好发挥期货市场功能作用,探索创新“期货+”特色业务模式,将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贡献更多“期货力量”。

(作者为郑州商品交易所研究所公司总经理)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