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凉州:特色产业结硕果 乡村振兴添动能

来源/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时间/2025-08-29 15:12:51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房惠玲 通讯员 刘文鑫 苏玉梅 王皓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凉州区近年来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精准培育特色产业,构建起“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日光温室中的彩椒、大棚内的人参果、田间地头的马铃薯,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农产品,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助力越来越多的农民增收致富。

凉州区韩佐镇韩佐村彩椒进入采摘期。

彩椒映红增收路

初秋时节,在凉州区韩佐镇韩佐村的高标准日光温室有机瓜菜产业园里,红黄相间的彩椒挂满枝头,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我在园区工作4个多月,每天收入100元,能一直干到11月份,既不耽误家里农活,还能照顾家庭。”村民武虹香一边采收一边说。

产业园仓库内,工人们正在分拣、打包彩椒,来自云南的货商等着装货,计划抢先上市。“这里的彩椒品相好、口感脆,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一位批发商称赞道。

韩佐村党支部书记李晓霞介绍,“今年村里依托镇产业园大力发展订单农业,160座温室全部种植彩椒,目前已进入采摘期,市场行情良好。每天用工约80人,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小彩椒’成了富民‘大产业’。”韩佐镇通过“统一规划、建设、管理、销售”的模式,建成规模化瓜菜产业园,为特色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张义镇河湾村种植的人参果

人参果结出“甜蜜经济”

走进凉州区张义镇河湾村的人参果种植大棚,金黄饱满的果实缀满藤蔓,村民正在进行疏果、除草等管护工作。河湾村采取“党支部+企业+农户”机制,整合零散温室,引进农业企业,推广优质品种和先进技术,将亩产提升至4000公斤以上,人参果成了村民致富的“金果子”。

张义镇党委组织委员梁磊表示,镇上立足冷凉气候、温差大、光照足的自然条件,将人参果产业作为“甜蜜经济”主打产业,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目前,全镇人参果种植覆盖多个村,建成日光温室224座,面积超280亩,有效带动了劳动力就近就业,实现了农民增收与产业增效。

凉州区发放镇下沙子村马铃薯种植示范点

马铃薯铺就“薯光大道”

在凉州区发放镇下沙子村的马铃薯种植点,绿意盎然的花叶间,工人们正有序除草、管护。今年,发放镇依托土地资源优势,引进甘肃盛世硕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集中流转土地,推动马铃薯规模化种植。

公司总经理梁栋介绍,公司专注于马铃薯原种扩繁和加工型种植,采取“公司+合作社”“公司+农户”等模式,在下沙子村流转土地5578亩,统一提供种薯、技术指导和供应链优化,预计亩产超过5吨。

该示范点种植甘农薯7号、大西洋等品种,通过推广优质种薯、配方施肥、肥水一体化、机械化作业及滴灌技术,实现了节水灌溉与精准施肥,进一步提升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