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安居之地·乐业之路·幸福之城 ——华池县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绘就民生新图景

来源/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时间/2025-08-28 11:41:17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刘华东 通讯员 张金楠

崭新的楼房整齐排列,新植的树木悄然吐绿,空气中浸润着青草与泥土的芬芳,处处散发着希望与生机。傍晚时分,一扇扇窗户渐次亮起温暖的灯光——这是记者近日在华池县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见到的温馨场景。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自2022年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启动以来,华池县将这项德政工程、民生工程、生态工程置于突出位置,聚焦政策宣传、安置点建设与后续产业配套,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生活好、能融入”总体目标,扎实帮助群众“搬”出好日子、“迁”进幸福里。

华池县南梁镇闫洼子生态移民安置点。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左浩男 摄

 高位谋划,打造安居之地

“以前住在山畔的土窑洞,常年掉土,雨雪天道路常被冲毁。自搬迁工作启动后,政府补贴10万元,还提供10万元贴息贷款,让我们搬进新房。你看这房子四室两卫有140平方米,再有半个月就装修好了,很期待搬进新家。”站在窗明几净的新房中,上里塬乡搬迁群众王举平笑容满面。他的笑,是众多搬迁群众生活变迁的真实写照。

华池县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搬迁工作领导小组,31个部门及乡镇协同参与。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采取“分散+集中”安置方式,严格执行“10+5+N”资金保障政策,对有意贷款的搬迁户每户增加5万元全额贴息贷款,切实解决资金难题。按照“四避开”“四靠近”“四达到”原则,该县将安置点布局于县城、园区、集镇和中心村等交通便利、产业基础好、资源富集区域,打造包括南梁“康养小区”、乔川乡、县城、上里塬乡等7个集中安置点,实现248户集中安置、908户分散安置,累计完成搬迁1156户。

产业筑基,铺就乐业之路

安居是基础,乐业才是根本。华池县将产业就业帮扶作为后续扶持核心,推动避险搬迁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构建“避险搬迁+多元就业”模式,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初秋的南梁镇,天高云淡,红旗飘扬。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南梁革命根据地核心展示园内,游客络绎不绝,沉浸于浓厚的革命文化氛围中。更令人欣喜的是,众多搬迁群众在这里找到了工作,开起了店面。“我原来种地,公园开园后,就试着开了这个店。现在生意还行,多了这份收入,生活更踏实了。”如今,像白生有这样在公园周边创业的搬迁群众不在少数,农家乐、特产店、民宿等数十家经营实体应运而生,形成了“公园带产业、产业促就业”的良性循环。

恒烽中药材产业园采用“挪窝”与“就业”并举的模式,构建“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体系,促进迁出区土地高效种植与迁入区就近进厂务工“多重增收”。恒烽公司牵头流转273户搬迁群众的复垦旧宅基地、承包土地2310亩,户均年实现增收2540元;与114户搬迁农户采取订单方式种植中药材,户均年实现增收2.2万元以上;提供栽植采收、筛选分拣等适配性工作岗位400多个,人均年务工收入1.3万元以上。

甘农生物沙棘饮料厂采用“搬迁+就业工厂”模式,通过“农户+基地+龙头企业”合作方式和“兜底包收”的采购政策,按照户均配股4000元的标准先后带动903户入股企业,每年按配股资金总额的5%进行分红,累计实现分红130万元;山庄食用菌产业园采用“搬迁+特色农业”的模式,以种植业为基础支撑、养殖业为效益牵引、菌业为产业闭环的“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不断发展壮大,带动搬迁农户140户,实现增收180余万元。

 融合发展,精筑幸福之城

“这里路很平,水也方便,房子住着也非常舒心。没事的时候去公园散散步,非常惬意。镇干部还建了微信群,有事在群里说一声,就有干部前来解决,邻居知道了也会来帮忙,大家相处得很融洽,就像一家人。”家住南梁镇闫洼子生态移民安置点的陈志祥说。

如何让群众真正融入新环境、拥抱新生活,是实现“稳得住、能融入”的关键所在。华池县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集中安置点全面建立社区党支部、居民委员会、物业服务站“三位一体”的服务管理体系,推动网格化管理与居民自我服务深度融合。

公共服务也在持续提质扩容:整合乡村振兴、城镇建设等领域项目资金4110.4万元,加快配套建设文化广场、卫生室、污水处理站等基础设施,公交线路不断延伸,连通安置区与产业园;“药材课堂”定期开讲,助力新市民技能提升;改扩建第二幼儿园、山水国际幼儿园2所幼儿园,配建便民服务中心2处,新建养老服务中心1处、文化广场5个,让搬迁群众同步享受城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不断增强新市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搬到县城以后,学生上学比较方便,教学质量也比乡镇上好。”聊起搬迁带来的变化,五蛟镇蒋塬村的邱鹏翔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因为他不仅住进了楼房,小区附近幼儿园、小学、中学都有,也解决了6岁的儿子上学问题。日子安定了,邱鹏翔也没闲着。通过亲戚介绍,他在旁边新建的小区找到了一份保安的工作,收入不算多,心里却很踏实。

此外,华池县积极推进户籍转移、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等政策的无缝衔接,探索信息结转和服务延续机制,对就业困难群体按规定纳入兜底保障,坚决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随着一批批农民走进城市、安家落户,一幅产城融合、城乡共兴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