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热评】
群众身边的“小事”不再难办
于晓明
“本以为要翻山越岭,没想到工作人员的暖心服务帮了我大忙。”近日,四川纳税人张鑫在嘉峪关市办税遇难题:因税款属期选错,无法在本地更正,导致张鑫所在的企业后续工程款结算受阻,影响工程进度。得知张鑫的困境,嘉峪关市税务干部群策群力,为其拟定解决方案,通过征纳互动平台直接联系公司所在地的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税务局,远程确认关键信息,跨省帮办。不到十分钟,张鑫的这桩难心“小事”就被解决了,帮助他减少2000多公里的奔波。
把群众呼声当“哨声”,哨响必到;把群众小事当“大事”,事不过夜;把群众笑容当“答卷”,日夜赶考……今年以来,嘉峪关市聚焦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坚持换位思考和有解思维,以务实举措打通堵点、纾解痛点、化解难点,逐步实现了从“小事难办”到“小事快办”,再到“急事细办”“难事实办”的转变,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变为“最暖一公里”。
今年上半年,嘉峪关市受理各类群众诉求3.67万件,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单按时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均居全省首位。从过去“诉求难办”的焦虑不安,到如今“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踏实笃定,群众发出的是“灯亮了”“路宽了”“气顺了”“办事更快、更方便了”的感叹。
梗阻何在,追根溯源。“小事”之所以难办,其一,部分干部思想认识的偏差是重要因素。其二,机制运行、协同联动不畅在作祟。第三,办事流程的繁琐让“小事”变得棘手。持续解决群众身边“小事难办”问题,就是要完善机制、优化举措、转变作风,切实提升群众工作的质效。
嘉峪关市聚焦责任不清、方法不当、推诿扯皮等问题,压紧压实“首接首办”责任,坚持“先办后议、一管到底”,同时让群众的诉求有地说、有人听、有人办,形成一个群众诉求收集、反映、处置的闭环机制。从“办结一件事”延伸到了“治理一类事”。让我们看到服务响应在加速,跨部门的“壁垒”在打破,“信息孤岛”在联通,办事效率在提升。
小事不小,枝叶关情。“小事”难不难办,关键在于办事干部有没有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心头大事”,有没有把群众的“诉求”视为“分内责任”。只有少一些“推诿扯皮”的借口,多一些“握指成拳”的担当;少一些“办完就行”的凑合,多一些“办就办好”的较真,才能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