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做活亲水文章带来的启示

来源/ 作者/ 时间/2025-08-26 14:07:33
原标题:做活亲水文章带来的启示(评论员观察)

致广大而尽精微,把钱花在刀刃上、用在关键处,让公共服务更加人性化、精细化

一条溪、一条河,能玩出哪些花样?

浙江临海,6.8公里的香年溪,串起沿线6个村。众多游客到溪上的堰坝“泡坝”,消暑纳凉、体味野趣;溪畔夜市人头攒动,吸引各地140多位“主理人”前来洽谈合作。

江西南昌,依托赣江优质水资源,免费开放“两滩七湾”,消除“野泳”安全隐患的同时,通过引入水上运动基地、慢行绿道,将赣江从观光带升级为活力带。

城因水而兴,水因城而活。放眼全国,类似香年溪、赣江的发展案例不在少数。各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做活亲水文章,答好生态问卷,积累了经验,也带来了启示。

由找水之乐,观察如何激发潜在消费需求。亲水是人类的天性,满足人们亲水的需求无疑是个大市场。水上运动,要购置各种泳衣泳镜,带好充气桨板、救生衣、防水袋等装备;水上休闲,要租船、旅拍、购买各色零食;离开水域,还要在周边吃饭、购物、住宿。涉水消费内容的增加,差异化、长链条消费场景的持续涌现,可以带动服务消费市场供销两旺。

从供水之稳,了解如何激活绿色生产力。桨板、皮划艇等水上运动项目日益普及,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轻松享受嬉水之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水域水质改善。经过系统性修复后,上海杨浦纬五河自净能力显著提升,河边体育培训机构数量显著增加,亲子皮划艇课程经常报满。而水质向好,对地方发展也会产生积极作用。湖北丹江口市守好一库碧水,吸引众多饮料企业前来投资建厂,今年以来饮用水平均每天销售1万余吨。良好生态环境,如何源源不断地释放绿色红利?生态效益,怎样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从各地将绿水变“活水”的探索实践,能清晰看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

以管水之精,体悟如何优化公共服务。评价一个城市的魅力指数,管理和服务是重要指标。以营造、管护滨水空间为例,在哪儿布设直饮水、自动售货机、储物等设施?是否需要给骑行道安装减速带?沿途驿站除了供人休憩,有无融合问询、医疗急救等功能……这些具体而微的事项,都与百姓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广东广州驷马涌滨水环境整治时,专门设计了80米的遛鸟廊道,方便养鸟爱好者交流、游玩,得到附近居民好评。致广大而尽精微,把钱花在刀刃上、用在关键处,让公共服务更加人性化、精细化,人民群众在城市的生活才能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城市的核心是人,注重以人为本的城市,无论规划设计,还是建设管理,一定都是致力于让人安顿身心的。上海普陀区结合实际,在苏州河沿线建设景观步道、亲水平台和苏河驿站,实现“南岸走起来、北岸跑起来、水上划起来”;湖北武汉修建100多公里的东湖绿道,坚持水岸同治,注重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怡然东湖畔,行吟山水间”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加强河湖水域空间保护,注重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助力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市民生活品质持续提高,正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

如今,更多人愿意近水、亲水。城水相融、人水相亲,是近年来滨水公共空间建设卓有成效的体现,也为城市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不断提高精细化治理水平,不妨多细细咀嚼这“水中的门道”。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