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临洮:民生“痛点”巧变治理“亮点”

来源/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时间/2025-08-26 09:59:17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俞树红 通讯员 赵彦洲 胡亮

初秋的清晨,朝阳为临洮县城镀上一层暖金。占地4.5亩的“北辰新市”便民市场早已人声鼎沸,吆喝声、议价声、笑声,不绝于耳,新鲜果蔬的清香在空气中弥漫。这幅充满烟火气的画面,正是临洮县破解民生难题、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生动缩影——曾经让群众“急难愁盼”的便民服务短板,正一步步转变为彰显城市温度的“亮丽名片”。

 便民市场落地,让“买菜远”成为历史

“以前去临宝斋买菜,来回得1个小时,现在走几步就到,太方便了!”家住紫云名都小区的刘女士在“北辰新市”蔬菜区精心挑选翠绿的青菜,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这座让居民赞不绝口的市场,不仅疏通了民生的“毛细血管”,更让摊主们有了安稳的“家”。“听说临洮开了早市,我就来卖自家种的胡萝卜,头一天就卖了两箱,生意特别好!”摊主李先生指着面前空了大半的箱子,难掩喜悦。据了解,“北辰新市”精心规划了180余个固定与流动摊位,让买卖双方在秩序井然中实现双赢,生计与便利在此和谐共存。

如今,周边居民告别了一日三餐采购的奔波,本地农产品也拥有了直面消费者的展示窗口。“北辰新市”如同一个温暖的支点,撬动了社区生活的便捷与活力,让城市治理的用心,悄然转化为百姓柴米油盐中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破解外摆难题,“放管服”实现多赢

早餐摊的热气里,藏着临洮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破解外摆“放管”难题的巧思。市场外摆一头连着商户生计,一头系着市场秩序,曾是城市治理的难题——商户占道经营引发交通拥堵,还造成环境卫生脏乱,导致居民投诉不断;但“一禁了之”,又会直接影响小商户的正常经营与收入来源。

“我们不搞‘一刀切’,而是用‘绣花功夫’找平衡。”该局执法队负责人说。在东大街便民区摆摊的王大姐感叹道:“以前在路边卖水果总怕被劝离,现在定点经营,不仅心里踏实,生意也比以前稳定多了!”

该局执法队全面摸排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结合人流、交通状况,在不扰民的前提下,仅在“北辰新市”就设置箱体摊84个、车位摊52个、电动车摊13个。全县共划定8处“便民经营区”、400余个摊位,明确时间、范围和保洁责任,使流动摊贩从“游击”转向“规范”。

“柔性管理+精细服务”让温度与力度并存:执法队员化身“服务员”发放指南、讲解要求;建立微信群实时沟通,协调环卫添置垃圾桶、组织志愿者清扫;对不规范经营坚持“先提醒、后规范、再处罚”,使商户从“抵触”变为“配合”。

更值得关注的是“商户自治”机制的落地——每片经营区由商户共同推选2至3名代表,负责维护区域内的经营秩序与环境卫生,由此形成“城管引导、商户自管、群众监督”的多元共治格局。在此经营多年的李师傅,如今每天收摊后都会主动清理摊位周边杂物,他说:“城管处处为我们商户着想,我们肯定也要守好规矩,不给市场添乱。”商户代表曹胜军也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是商户自己管自己,要是哪个摊位不干净、摆放不整齐,我们代表一提醒,大家都会觉得不好意思,反而比以前更自觉维护秩序了。”

数据见证成效。自今年“便民经营区”设立以来,临洮占道投诉量下降70%,商户平均收入增长近三成,真正实现了“商户满意、居民舒心、城市有序”的多赢局面。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