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点煤成金 逐新逐绿——平凉工业低碳转型调查

来源/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时间/2025-08-26 09:23:08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段睿珺 祁玉洁

曾经,平凉市以“煤城”为标签,矿车隆隆、烟囱高耸,勾勒出以“黑金”为基底的工业图景。

如今,传统工业焕新升级,新兴产业聚势成群。华煤千万吨洗选厂投产、灵台“绿能”跨越山海输向齐鲁大地……平凉工业正从“煤炭黑”迈向“发展绿”,绿色工业已成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有力引擎。

能源结构“脱黑向绿”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平凉市积极拥抱新能源发展机遇。

作为“陇电入鲁”工程的重要调峰和支撑电源,灵台电厂1号机组不久前顺利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并投入运营,将陇东的“绿能”源源不断输向山东。

在华亭,华亭西华电厂扩建、马峡镇风电、神峪乡光伏等项目加快推进,“风光火储”一体化能源矩阵加速形成。聚丙烯高质化产业园35千伏输变电站等配套项目也在加紧建设,为产业注入了稳定动能。

华亭市工信局局长何敏表示:“我们正在构建‘煤+煤电+风光电+新型储能+抽水蓄能’多能互补体系,布局魏腰山100MW风电等项目,为工业集群安装可靠的‘能量芯’。”

在崇信县,分布式光伏总装机达1.92万千瓦,年发电量约3000万千瓦时,电费收益超1000万元,年减排二氧化碳约3万吨。

平凉新能源装机容量实现跨越式增长,正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新“动脉”。

传统产业“点绿成金”

煤炭并未退场,而是通过技术革新与循环利用焕发新生。

在华亭工业园区,华煤清能煤化工公司60万吨煤制甲醇与20万吨聚丙烯项目平稳运行,形成“煤—甲醇—聚丙烯—高端化工品”的清洁高效产业链,实现煤炭“吃干榨净”,价值倍增。

华亭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王路生表示:“华亭坚持‘跳出煤、延伸煤、超越煤’,通过关键项目延伸产业链,释放‘乌金’最大潜能。”

华亭清能煤化工采用瑞士卡萨利工艺与国产智能控制系统,每日转化煤炭3300吨,产出精甲醇2050吨,“洋装备”配“中国芯”成为平凉煤化工提质增效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平凉市以“链式思维”发展煤化工,围绕多条主链延链补链强链,60万吨/年尿素、灵台气体动力平台、聚丙烯薄壁注塑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持续做大产业集群。

 新兴产业“逐绿而行”

在平凉海螺水泥公司,机器人自动完成取样、制样与检测,保障每年200万吨优质水泥稳定产出。公司每年可消纳本地烟煤20万吨,以及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废渣20万吨,实现“废弃物”到“原料”的循环利用。

在腾金来新型材料公司,煤矸石等固废通过3D打印“点石成金”,成为高附加值新型建材。

平凉市依托煤炭、石灰石等资源,利用工业固废发展节能环保新型建材产业,形成水泥、环保石灰、陶瓷等产业集群。预计2025年底全市建材产业产值将达45亿元。

同时,平凉市装备制造、生物制造、新能源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也在加速成长。

今年上半年,平凉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增速居全省第5;工业占GDP比重达27%,较去年末提升2.9个百分点。

从“煤城”到“绿城”,平凉市的转型不仅是产业重塑,更是发展理念的嬗变。这座城市正以绿色为笔、创新为墨,书写工业振兴与生态和谐的新篇章。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