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时代脉搏 书写陇原故事
——甘肃网络作家在白银市考察采风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吴昱辰
8月18日至19日,由省委统战部组织的“凝聚新力量·筑梦新时代”网络作家采风活动在白银市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20位知名网络作家深入白银市重点企业、创新平台和美丽乡村,触摸发展脉搏,感受数字浪潮,见证乡村振兴,在实地考察中深化国情省情认知,汲取创作灵感。
在工业企业见证创新活力
采风首站,网络作家们走进被誉为“共和国有色工业长子”的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巨大的厂房、林立的设备、流淌的金属溶液,诉说着新中国工业起步的艰辛与发展的辉煌。
“通过实地参观,我们从企业建设历程中品出了岁月厚重,在旧厂房内触摸到了父辈奋斗的温度,于高新材料陈列处见证了创新活力,这些都是传承与突破交织的生动体现。”来自兰州市的网络作家吴承智感叹道。
采风团还探访了甘肃东方钛业有限公司,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正沿着“硫—磷—铁—钛—锂—钒”绿色循环产业链阔步前行,公司的环保理念与科技创新令大家印象深刻。
网名“浪高三尺三”的全职作家贾启良评价道:“小城市也能有大企业,化工厂也要走新环保。这是一家立足西北发展成为绽放在国际舞台的好企业。”
东方钛业流水线激发了笔名“荒城阿飞”的渭源县签约作家、短剧编剧钱彤关于网文人设架构的创作灵感:“观察是挖‘人物原型矿’,企业发展故事是天然的戏剧张力场。”
感受文化赋能与数字浪潮
甘肃金鲤鱼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由笔名为“孑与2”的知名网络作家云宏创立的网络文学孵化基地,也是省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这里为众多写作者提供了优质平台,使个体写作变成可交流学习的新空间,前来考察的作家们在这里见证了个体创作如何转化为集群优势。
金鲤堂内,十余位坐班作家指尖飞舞,将梦想编织进字里行间。从灵台县走出来的网络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宋亚平深切感受到:“‘孑与2’紧抓时代机遇,为众多写作者提供了优质平台,使个体写作变成可交流学习的新空间。”网名“酸菜粉条”的宕昌县网络作家石张平说:“正是这份扶持新作家的初心,让陇原文学星火越燃越旺。”
数字经济的浪潮在白银同样澎湃。在中创博利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打造的云创空间内,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全国各地的交易数据。“网络小说里的‘未来科技’在此刻具象化了。”笔名“凉城虚词”的甘肃省网络作协副秘书长屈琪感叹道。
在田间地头看山乡巨变
在白银区现代寒旱农业产业园生态芦笋种植示范基地,智能温控、数据监测让田间管理更加智能化、精细化。
笔名“白马出凉州”的武威市作协副主席王以刚说:“从‘山乡巨变’到‘山乡智变’,再到‘生态蝶变’,谱写了一曲筑梦新时代的乐章。”
笔名“狂歌为谁”的张掖市网络作协主席王兴荣品尝着亲手采摘的芦笋,现场赋诗一首,“科技铸成金羽翼”“智能更催万亩丰”,用充满激情的诗句直抒胸臆,赞美智能化的现代农业。
两天的考察让作家们对国情、省情、市情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
笔名“寒蝉”的定西市网络作家马文军说:“这次采风活动让我了解了一个古老的白银、一个新生的白银,亲身感受到了金属资源重镇在时代发展下的数字化转型。”
网名“沈暮寒”的陇南市作家刘鹏说:“俯身贴近这片土地滚烫的皮肤,才听见它深沉的呼吸与渴望。个体的热望唯有融入大地脉搏共振,才能找到生根的缝隙。”
笔名“慕千凝”的华亭市网络作家兰岚坦言,活动帮她增进了对国情和地方特色的客观了解。
从考察采风中汲取创作灵感
“这次活动不仅是采风,更是一次深刻的主题教育。”在金鲤堂举办的作家沙龙上,作家们围绕学习贯彻全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主题座谈会精神进行座谈交流。
甘肃省网络作协副主席冉耀生表示,我们要锚定“建设者”的角色定位,把自身专长与全省改革发展结合起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贡献更多“建设力”。
来自兰州市的全职网络作家刘仕杰说:“要主动把所学所长投入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践中,把个人的‘小目标’与甘肃发展的‘大蓝图’对接起来,做一名有责任感、有温度的建设者。”
“网络文学存在的意义在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所有正能量发声,为幸福生活发声。网络作家基地存在的意义在于服务网络作家,培养出更多讴歌新时代、助力新征程的网络作家。”云宏说。
“走进来,我们见识到了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走出去,我们要主动拥抱科技,创作更精彩的云上作品。”笔名“猪三不”的甘肃网络文学八骏之一的许万杰说。
这场融合了传统工业、现代农业、数字经济和文学创作的深度考察,必将孕育一批扎根现实、讴歌时代的网络文学新作,为筑梦新时代贡献甘肃网络作家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