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甘肃省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向记者作了介绍。据悉,2024年及2025上半年,甘肃省围绕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力推进“5个1”(1个碳强度指标、1个政策体系、1个碳市场、1个重点企业碳核查、1张全社会温室气体清单)和“2类项目”(气候投融资项目和CCER项目)重点工作,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可持续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碳排放指标管理上,“十四五”期间,甘肃省紧扣碳强度下降目标,聚焦化石能源消耗,科学分解各市(州)“十四五”碳强度降低目标。前三年,全省碳强度降低目标累计完成率达时序进度,2023年较2005年已下降56.3%。随着相关节能降碳行动实施方案的深入推进,预计“十四五”末可基本完成碳强度降低任务。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方面,甘肃省积极配合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实施《甘肃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助力白银、酒泉2市及2个产业园区成功申报国家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且试点任务稳步推进。同时,会同多部门制定实施《甘肃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指导白银市入选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印发多项任务清单与工作方案,推进甲烷控排和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并配合制定多项节能降碳政策文件。
全国碳市场建设参与度不断提升。甘肃省例行开展8大行业130余家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今年上半年已完成发电行业2024年度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其他行业核查有序推进。通过印发相关通知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研究制定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实施意见。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三个履约周期2023年度发电行业22家企业配额分配,于2024年12月20日提前100%完成履约清缴。2024年甘肃省碳排放配额交易量达268.03万吨,交易额2.31亿元。此外,积极服务水泥、钢铁、铝冶炼3个扩围行业企业参与碳市场交易准备工作。
气候工作基础能力进一步夯实。开展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加大节能周低碳日宣传力度,指导重大碳捕集项目申报,设立应对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稳步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完善相关管理规定与企业名单库,推动清洁生产“一网通办”。
在服务两类项目申报实施上,气候投融资项目成果丰硕:2023年出台全国首个省级气候投融资项目入库指南,自2024年初“甘肃省气候投融资项目库”运行以来,已推介53个项目,多个项目获得授信与贷款;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CCER)方面,多个林业碳汇和光热发电类项目稳步推进,部分项目已登记公示,其中甘肃省2个项目成为全国首批签发的CCER项目。(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吕胜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