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陇南人文系列著作出版 全景展现地域文化魅力

来源/ 每日甘肃网 作者/ 通讯员 沈文辉 时间/2025-08-23 03:05:22

每日甘肃网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沈文辉)近日,由陇南市委宣传部主编的“讲好陇南故事”系列丛书之陇南人文系列著作正式出版。这套凝聚着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及社会各界对陇南文化建设心血的丛书,历时三年多精心打磨,不仅是对陇南地域文化的一次系统梳理,更旨在助力陇南人文社科人才成长,催生更多精品力作。

系列著作以陇南地域历史文化为根基,全方位涵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民间音乐、传统节令、古镇古村、县域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陇蜀古道、陇南文学等多个领域,堪称近年来全面展现陇南人文社科成就的标志性作品。整套著作包括《陇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陇南文学与文化研究》《陇蜀道上的古村落》《长道古镇》《西和民俗录》《陇南民间音乐》《再造江南:陇南历史地理论文集》七部,每部各有侧重又相互呼应,共同构筑起陇南文化的立体画卷。

值得关注的是,系列著作特别邀请何胜江、李强、程度、周剑初、倪进祥、李逸峰、董玮等全国著名书法家题写书名,并搭配诸位先生的封底篆刻,笔墨与金石交相辉映,成为整套作品的一大艺术亮点。

《陇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系统梳理了陇南非遗的整体风貌,详细阐述其类型、特征、表现形态及保护价值,回顾了市县(区)相关部门通过申报各级非遗项目与传承人、建设展示馆和传习所、举办节会、媒体宣传等方式活化非遗的实践,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针对性保护对策,兼具资料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

《陇南文学与文化研究》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顾问、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卢盛江教授作序,聚焦陇蜀地域(含陇南)文学与文化研究,是近二十年来学界在陇蜀古道文学文化研究领域的新突破。全书秉持“论必有据,言必有本”的治学精神,概念规范、观点新颖,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与收藏价值。

《陇蜀道上的古村落》历经十余年田野调查,对陇南境内陇蜀道沿线47个文化底蕴深厚、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村落进行全面记录,为陇南地域文化研究及陇蜀古道申遗提供了科学可信的基础资料。该书由冯骥才、苑利等著名民俗学者担任顾问,参照《村落民俗普查提纲》并结合陇南实际编撰,通过文字、摄影、摄像同步记录,立体呈现村落民俗、民间艺术等文化遗产,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提供了可靠依据。

《长道古镇》由中国民协副主席邱运华等作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还原历史文化名镇的原貌与内涵。全书按中国民协古镇编辑体例,涵盖远古历史、农耕文明、传统技艺、饮食民俗、民间信仰、人物故事等内容,文字朴实生动,图片鲜活立体,全方位展现了长道古镇的历史人文与生态环境,为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珍贵资料,也是文旅融合的生动宣传载体。

《西和民俗录》收录15篇文章,聚焦乞巧、春节、丧葬、庙会等民俗事项,彰显了西和县深厚的民间文化积淀与非遗保护成果。作者通过长期亲历观察与田野调查,以第一手资料保障了内容的“本真性与整体性”,正如民俗专家李子伟在序言中所言,该书为多学科研究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素材。

《陇南民间音乐》是全面推介陇南民间音乐的力作,作者团队耗时三年多深入乡村,收集整理近千首作品,精选三百余首编入书中,涵盖民歌、礼俗音乐、戏曲音乐、民间乐舞等类别,如同展现陇南音乐的“百花园”,让最纯真的乡音得以传承。

《再造江南:陇南历史地理论文集》收录2014年至2024年间撰写的18篇论文,结合新发现的写本、碑刻与传统史料,分《再造江南》《康县风华》《读史札记》三编,对陇南历史地理、民间传说、饮食风俗等进行了开创性探讨。

这套凝聚心血的系列著作,是陇南历史、民俗、人文的集大成之作,既历练和检阅了陇南社科人文人才队伍,也总结与展示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作者群体涵盖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文化领域行政干部,既有八十多岁的老者,也有九零后青年,充分体现了陇南文化传承的代际接力。其出版对于挖掘、保护、宣传陇南地域文化具有深远意义,为“讲好陇南故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