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俞树红 通讯员 樊淼淼
为破解少年儿童暑期“看护难”问题,共青团正宁县委、正宁县少工委探索公益托管新模式,于7月14日至8月14日在城乡开设15个“红领巾爱心托管班”,服务650余名少年儿童。通过精准服务缓解家庭焦虑,以多元协同构建育人生态,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假期托管服务新路径。
按需“画像”,下好服务“先手棋”。精准对接需求,聚焦7岁至12岁困境儿童、双职工及“两企三新”青年子女等群体,在县城布局2个社区、3个小区、4个企事业单位托管点,提供近300个学位,让少年儿童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服务,切实解决家长接送难题,满足重点群体的托管需求。
贴心“护航”,筑牢安全“防火墙”。为筑牢安全防线,精选返乡大学生、社会青年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全程陪伴孩子学习与活动;为少年儿童购买意外险,制定课间规范、接送制度,配备急救箱并建立应急机制,实现安全保障无死角;建立家长群实时反馈,每日分享托管班的活动照片和孩子学习情况,让家长及时掌握孩子动态。
服务“弹性”,实现暖心托管“个性化”。灵活服务适配需求,托管为期1个月,周末休息,提供“全日托”“半日托”两种模式供选择,时段与家长上下班时间精准衔接;同时提供“延时送娃”服务,由志愿者专人看护、安全送达,形成托管服务“最后一米”的安全闭环。
资源“聚合”,激活协同“动力源”。整合资源协同发力,联合民政部门在县城设立3处托管点,服务100人;联动文化馆、博物馆、公检法、红十字会、消防救援大队等单位开设特色课程;创新“本土+外援”师资模式,引入3所高校支教团,服务3个乡镇250余人,构建起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托管服务生态。
课程“加料”,构建成长“营养餐”。打造“基础托底+特色赋能+实践砺能”三维课程体系。基础课程聚焦作业辅导与习惯养成,夯实学业根基;特色课程设置非遗手工等内容,浸润本土文化;拓展课程涵盖思政、安全等主题活动,助力孩子全面发展。
近年来,共青团正宁县委、正宁县少工委从“逐个突破”到“多点开花”,从“基本看护”到“多元赋能”,以青春之力书写了公益托管的民生答卷。下一步,团县委将深化服务、创新方式,打造让孩子开心、家长放心、社会安心的托管班,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