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天堑变通途 幸福入山来 康略高速毛垭山隧道全线贯通惠及四乡镇

来源/ 每日甘肃网 作者/ 通讯员 陈勇 杜雨桐 时间/2025-08-19 19:14:52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陈勇 杜雨桐

8月18日,随着最后一车沥青在路面铺就平整,甘肃公交建集团承建的康略高速毛垭山隧道连接线工程宣告全面完工。这条总投资2.4亿元、全长11公里的“民生动脉”,正式为康县大堡、云台、大南峪、迷坝四乡镇近3万群众拉开了生活新篇章——曾经最长3小时的进城路,如今缩短至1.5小时,核心区域更是实现15分钟直达县城,天堑变通途的蜕变,正让幸福实实在在走进深山。

冰雪封山成过往,险途变通途暖民心

“以前冬天大雪封山,救护车根本开不进来,有急病只能眼睁睁耽误。现在隧道灯一亮,心里那块石头算是落了地。”云台镇大院村党支部书记周繁荣的话,道出了山民们最深的感慨。

毛垭山曾是横亘在城乡间的“拦路虎”:每年冬季长达3个月的冰雪期,让盘山公路变身危险的“溜冰场”,车辆寸步难行;夏季暴雨来袭,塌方和山体落石成了家常便饭,迷坝镇村民进城得绕行3小时崎岖山路。交通不畅成了制约山民生活的最大瓶颈。

如今,隧道内24小时长明的LED灯带,像一条温暖的“时光走廊”,照亮了山民们的出行路。80岁的王守仁老人看着隧道贯通,连连赞叹:“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厉害的机器,比老辈人说的‘穿山甲’还能打通山!”

攻坚克难建奇功,科技护航筑坦途

这条幸福路的诞生,并非一帆风顺。建设初期就面临资金紧张的难题,甘肃公交建集团果断优先调配资源,为工程“输血”;隧道施工中,复杂的地质构造带来了诸多挑战,小型溶洞突泥、涌水、坍塌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为此,康略高速项目分公司创新采用“早管棚、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施工法,结合钻探与物探的长短地质预报互补技术,用顺变电磁仪等先进设备精准探测富水区域,成功穿越3条地质断裂带。更贴心的是,连接线特意设置了8处边坡防护网和智能监测系统,能实时预警地质灾害,为通行安全上了“双保险”。

民生温度看得见,山乡焕发新活力

隧道贯通带来的改变,渗透在山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触手可及:大南峪镇卫生院到县医院的车程,从2小时压缩至40分钟,为生命抢救赢得宝贵时间;沿线12所村小的200余名学生实现“公交化”通勤,孩子们上学路上少了颠簸,多了安全;山货运输成本降低35%,已有3家电商企业闻风入驻乡镇,深山特产正加速走向外界;冬季应急救援响应时间提升300%,突发状况下能更快抵达现场。

据了解,该工程配套的4G信号全覆盖和路段监控系统将于9月投用,为群众安全出行再添保障。从望山兴叹到穿山畅行,毛垭山隧道的贯通不仅缩短了空间距离,更打开了山乡发展的新空间。在这条充满希望的路上,山民们的笑脸愈发灿烂,康县因路而兴、因路而美的未来正徐徐展开。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