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丝路话语】别让一碗面碾碎消费信任

来源/ 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作者/ 张忠德 时间/2025-08-19 09:41:42

□ 张忠德

近日,郑州面馆的“续面风波”像一面棱镜,折射出消费市场中信任体系的脆弱与珍贵。这场由一碗面引发的纠纷,从最初的舆论一边倒,到真相反转后的态度骤变,不仅让涉事商家声誉受损,更让公众对消费环境的信任蒙上阴影。在消费升级的今天,如何不让一碗面、一次纠纷碾碎来之不易的消费信任,值得每个市场参与者深思。

这场风波初起时,面馆老板霍先生发布未打码监控视频,称三名女子带四个孩子,点了一碗13元的饸饹面、一份18元的涟毛肚、两个凉菜以及一份团购价15.8元的羊肉串,总计消费70多元,其间多次续面被拒后给出差评。伴随着未打码的监控视频,网友们纷纷指责顾客“薅羊毛”。然而真相很快反转,顾客晒出140.58元的消费账单,街道办证实了金额的真实性,完整监控更是显示,所谓“第三次续面”实为店员态度恶劣引发的理论。商家刻意隐瞒消费细节、剪辑监控、曝光未成年人影像的操作,让舆论场彻底翻盘。

细究这场纠纷,规则的模糊是触发风波的“暗礁”。商家“免费续面”的承诺看似诱人,却对“限单人”“儿童是否适用”等关键信息语焉不详。这种“模糊营销”或许能短期吸引客流,却为矛盾爆发埋下伏笔。商业世界的良性运转,离不开清晰可辨的规则边界。就像交通信号灯之于道路安全,明确的消费规则能让买卖双方各安其位。商家若能在宣传时把优惠条件讲透彻,顾客消费时便少了猜测与争执,很多纠纷本可消弭于萌芽状态。

诚信的失守则是摧毁信任的“利刃”。涉事商家在纠纷发生后,非但不弥补规则漏洞,反而通过剪辑监控、隐瞒消费金额、曝光未成年人影像等方式操弄舆论,这种舍本逐末的操作,看似是为了争夺舆论高地,实则是在透支自身的信誉。商业诚信从来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企业生存的基石。老字号之所以能历经风雨,靠的正是“童叟无欺”的坚守;新品牌要站稳脚跟,也需以诚信为舟楫。一次刻意的欺骗,可能让多年积累的口碑毁于一旦。

舆论的非理性狂欢,更让消费信任的修复难上加难。事件初期,网友仅凭商家一面之词便对消费者口诛笔伐,陷入非黑即白的站队。这种缺乏审慎的表态,不仅伤害了当事人,也让舆论场沦为情绪宣泄的战场。真相往往像拼图,需要时间慢慢拼凑。面对消费纠纷,我们更应保持“让子弹飞一会儿”的理性,而非急于下定论。毕竟,舆论的天平一旦倾斜,重建公正的认知便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守护消费信任,需要商家、监管部门与消费者形成合力。商家应摒弃“小聪明”,用清晰的规则、坦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顾客;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模糊宣传、虚假陈述的约束,为消费者撑起“保护伞”;消费者也要理性维权,遇到纠纷时保留证据、冷静沟通。唯有如此,才能让消费过程少些猜忌,多些安心;让市场环境少些风波,多些温度。

一碗面的分量或许不重,但它承载的消费信任却千钧之重。当每一次交易都能明明白白,每一场纠纷都能依规解决,消费市场才能真正焕发活力。守护信任,就是守护我们每个人在消费中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这需要从每一个清晰的规则、每一次坦诚的沟通开始。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