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陇原药市集群:专业化市场激活中药材产业新动能

来源/ 定西日报 作者/ 时间/2025-08-18 22:26:03

陇原药市集群:专业化市场激活中药材产业新动能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魏璐

定西,这片气候温凉、干而不燥、凉而不阴的土地,自古便有“天然药仓”的美誉。如今,依托专业化市场体系的蓬勃发展,当地中药材产业正沿着规范、高效的脉络茁壮成长。全市已建成以陇西首阳、岷县当归城、渭源渭水源等5个大型市场为龙头的中药材市场体系,年交易量突破150万吨、交易额近300亿元,在构建专业化市场体系的实践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清晨七点,陇西县首阳中药材交易市场已早早苏醒。空气中,当归的醇厚、黄芪的清甜与党参的温润交织弥漫,勾勒出独特的“药香晨曲”。

切片大厅内人声鼎沸,各地口音的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奏响着市场活力的序曲。

商户王永红蹲在柜台后细心整理药材,指尖轻捻一片黄芪,断面细密的纹理清晰可见。“瞧这断面,越细密品质越好,”她抬头对围拢的客商笑道,“咱首阳的黄芪,实打实的好货!”

从“凭经验”到“看报告”,专业底气藏在细节里。

陇西县初燕农副产品经营部柜台前,负责人王望生将检验报告书递给安徽客商吴世涛:“每袋药都带着‘身份证’,农残、重金属检测全合格,放心收!”

“老规矩,先看样品再看大货,药材得摸得着、闻得到才安心。”吴世涛掂量着药材,语气透着认可,“现在是真方便,看好的货直接走市场物流,不用自己拉,效率高!这里品种全、品质好、价格公道,我们亳州客商都爱来。”

这片繁忙景象,正是首阳市场专业化升级的缩影。在180亩的市场范围内,日均350吨原药、60吨饮片的交易量背后,是3500多名常驻外地客商的持续信赖,是3000多个就业岗位的稳定支撑,更成为“产家不出门,药材销八方”的黄金通道。

从昔日的地摊交易到如今的规范展厅,从传统的面对面议价到“互联网+”的线上布局,投入2.4亿元改造的O2O体验中心、溯源中心等设施,让药材流通环节焕发全新活力。

“我在这经营20多年,亲眼见证了市场的变化。”陇西通源药业负责人卢小刚感慨道。如今,他的药材直供扬子江、以岭等知名药企,仅上半年就完成了3000多万元销售额。“现在我们做生意更有底气了。”

市场总经理马振国介绍,今年切片展厅已完成全新升级,免收仓储费的优惠政策吸引了不少新客商入驻。更值得期待的是,大数据中心将于8月底正式启用,届时将为经销商和下游企业提供及时全面的信息服务,助力种植户与加工企业实现精准对接。

向南驱车,渭源县会川江能中药材交易市场同样繁忙。成捆中药材码放如山,药农们按等级分拣、打包,动作行云流水。曾经路边摆摊、车辆乱停的景象早已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分区明晰的商铺、规范检测站和高效物流区。

“以前收药像打游击,现在仓储、物流一条龙,安徽、四川客商直接来提货。”管理员王小林踩着晨露说道。目前,该市场年销药材3.8万吨,带动7.2万药农户均增收6000元。

摊位前,药农李大姐将分拣好的当归装袋过秤,尼龙袋的沙沙声里,满是“种药不愁卖”的踏实与喜悦。

而在岷县中国当归城,天未亮透便已车水马龙。作为全国最大的当归专业市场,这里日均800多吨的交易量,让4000多辆大小货车在晨光中穿梭,2万多药农、商户在摊位间摩肩接踵。

当归城交易市场主任畅明福介绍道,“下一步,我们通过与省属国有药投企业或上市公司组建合资公司,实施岷归‘九统一’品牌经营战略,通过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检测、统一认证、统一追溯、统一结算、统一育苗、统一规格、统一仓储,以保护岷归品牌,实现优质优价。同时,在传统经营基础上通过转型升级,以饮片交易为突破口,推动线上、线下、金融、电商一体化经营模式。”

仓储强则产业兴,硬核设施托举大市场。依托“天然药仓”的禀赋,定西持续推动仓储能力扩容增量,引进中国中药、九州通集团等企业建设仓储基地和“智能云仓”,全市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已达140万吨,储藏品种320多个。

如今,陇原大地上的中药材专业市场正以各自特色,编织起连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纽带。它们用专业化运营规范流通秩序,用数字化手段打破时空界限,用品牌化战略提升产业价值,让“陇药”的清香沿着产业链飘向远方,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当晨光洒满交易大厅,这里的每一笔交易、每一次验货,都在书写着“陇药”通过专业化市场走向更广阔天地的新篇章。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