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强信心 看发展】百万吨废料“点石成金”——甘肃佰利联循环经济模式激活区域新动能

来源/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时间/2025-08-16 10:02:38

【强信心 看发展】

【一线调研】

百万吨废料“点石成金”

——甘肃佰利联循环经济模式激活区域新动能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效军 谢晓玲

8月7日上午,在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满载冶炼副产硫酸的槽车有序驶入甘肃佰利联化学有限公司。这些曾令金川集团感觉“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工业废料,如今通过封闭管道注入智能化生产线,与氯碱废电石渣在反应釜中发生“化学反应”。72小时后,雪白的合成金红石倾泻而出——昔日的戈壁滩上,一幅“变废为宝”的产业画卷正徐徐展开。

  循环链条:吃干榨净工业“剩饭”

2021年,全球钛白粉龙头企业龙佰集团作出战略决策:投资40亿元在金昌成立甘肃佰利联化学有限公司,建设年产40万吨合成金红石项目。决策源于精准的产业洞察——金昌市每年产生数百万吨冶炼副产硫酸和氯碱废电石渣,正是生产合成金红石钛白粉的理想原料。

佰利联公司总经理葛岩指着全封闭输送带介绍:“我们与金川集团等当地企业实现了深度协同。过去,金川集团的硫酸需贴运费外销;如今,不仅被我们就地消纳,还实现了价值转化。”

截至去年年底,企业已累计消化126万吨废酸和95万吨电石渣,其当年产出合成金红石20.34万吨,实现产值25.26亿元。待公司二期项目投产后,年消耗量可跃升至150万吨硫酸、120万吨电石渣,将有效破解金昌工业固废处置难题,有力促进了当地有色金属新材料、化工循环、新能源及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协同发展。

自动化包装车间内,成袋的合成金红石正装车发运。“这些材料可就近供给下游企业甘肃德通国钛生产海绵钛,副产的硫酸亚铁则是磷酸铁锂电池的优质原料。”葛岩说,这条循环链贯通了金昌有色金属新材料、化工循环、新能源三大产业,2024年带动相关产业增收超30亿元。

  金昌速度:政企协同的攻坚实践

提起项目建设,甘肃佰利联副总经理曾涛对攻坚场景记忆犹新:一条35千伏高压线横穿厂区核心,“按常规流程,迁改至少需半年。”金昌市闻讯即动,成立服务专班协调电力、规划等部门现场办公,最终仅耗时45天完成迁改。

更令企业感怀的是“佰利联专用道”。2022年建设高峰期,政府特批新建6公里物流通道,保障每日300辆原料车高效通行。“从立项到通车仅用3个月,真正兑现了‘企业定了干,一切手续政府办(环保安全除外)’的承诺。”金昌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陆鹏表示。

这样的效率源自金昌刀刃向内的改革:建立“无证明办事大厅”,精简327项证明材料;推行“一把手坐窗服务”机制,21个部门负责人每月驻窗办公;开通企业诉求直通车,问题平均解决时限3.7天。

企业落地后,金昌市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坚持每周召开现场会,企业提问题,职能部门当场认领解决。同时,建立市级领导及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的项目工作群,随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难题。

政企合力跑出“加速度”——一期项目2021年3月开工,历时20个月,于2022年10月投料试产,建设速度树立了国内同类项目的典范,于2023年实现达产达标的目标;二期工程目前已启动筹建。

“从荒滩到1310亩的主厂区,政府全方位的支持和高效的服务,让我们更有信心扩大生产。”曾涛表示,二期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5亿元、纳税5.6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500余个,助力更多金昌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绿色突破:生态与产业的共生

在甘肃佰利联生产调度中心,电子屏实时显示着水耗数据。“通过高效处理与循环利用,我们实现了废水零排放。”曾涛介绍,“作为全国十大缺水型城市,金昌水资源严重短缺。我们通过增设回收装置、优化梯级利用、强化节水控水,仅用一年就将新鲜水单耗下降约50%,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厂区西侧的试验田里,技术人员正将钛石膏掺入沙土。“这是我们的戈壁土壤改良方案,钛石膏能提升土壤含水率和苗木成活率。”曾涛说。

针对金昌治沙绿化面临的缺水、高成本及缺土难题,甘肃佰利联探索将钛白粉副产品钛石膏用于“戈壁返绿”,利用其固水节水、改良土壤的特性开展试验,推进规模化、低成本的城市绿化、戈壁生态修复及西北绿色屏障建设。

更深远的影响在行业层面——由龙佰集团主导制定的《钛石膏综合利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已于2025年6月实施,为西北戈壁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当绿色工厂崛起于戈壁风沙,当工业废料孕育出生态绿洲,这条资源循环之路,正为西北工业城市转型升级标注生动的绿色注脚。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