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从刘家峡水电站探秘甘肃地震监测硬核实力

来源/ 每日甘肃网 作者/ 时间/2025-08-15 13:10:06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韩定良

7月29日,“2025年甘肃省防震减灾陇上行”活动走进永靖县刘家峡水电站,各级媒体记者与头部网络达人实地探访甘肃省地震局在地震监测领域的最新成果。

据介绍,甘肃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在大地构造上处于青藏、新疆和华北三大亚板块交界地带,地震活动频繁。在我国防震减灾体系中,甘肃省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地震监测工作一直备受关注。长期以来,甘肃省地震局依托密集的监测网络、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多年的经验积累,其地震监测能力已处于全国前列,为区域防震减灾提供了坚实保障。

俯瞰刘家峡水电站大坝

值得一提的是,据甘肃省地震局工程师石文兵介绍,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是公众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二者有着本质区别。地震预警是利用电磁波远快于地震波的传播特性,通过密集台网监测到地震发生后,快速计算震中位置、震级等信息,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前,向预警终端推送警报。预警终端以蓝、黄、橙、红四色灯对应不同烈度,为公众争取宝贵的逃生时间;而地震预报目前仍处于科学探索阶段,受限于地震规律的复杂性,精度远不及天气预报。

此外,刘家峡水电站作为西北重要的水利工程,其地震监测系统的技术更迭,是甘肃地震监测技术发展的缩影。1968年,水电站建成原始监测台阵,采用RDZ1型多通道电流式加速传感器,需人工用尺子量取计算,效率低下。2021年,新型大坝强震动监测系统投入使用,新设备采用分布式架构,由现场监测设备、数据传输网络和中心处理平台三大部分组成,系统共布设13套三轴力平衡加速度计,分别位于主坝不同高程的廊道内,并接入至高程1690米强震动观测房进行集中控制,数据同步传输至大坝监测中心和甘肃省地震局,显著提高了监测工作的时效性。

甘肃省地震局地震监测设备

从覆盖全省的1500多个地震监测点,到刘家峡水电站的智能监测系统,甘肃以技术创新推动地震监测能力持续升级。当前,甘肃不仅在监测精度、预警速度上领先,更在重点工程防护、公众科普教育等方面形成体系。未来,随着监测网络的进一步加密和技术的不断突破,甘肃将继续发挥区位优势,为全国防震减灾工作提供“甘肃经验”。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