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肃南巧用节庆聚合力 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来源/ 每日甘肃网 作者/ 通讯员 王生林 时间/2025-08-15 13:07:39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王生林

近年来,肃南县深度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将其转化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强劲引擎,助推民族团结进步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以节庆活动为载体,架起“三交”连心桥

充分发挥节庆活动的重要平台作用,今年县庆期间举办“石榴结籽情相连·同心牧歌共富路”“同心共筑中国梦,携手奋进新时代”文艺展演暨农牧民运动等各类活动十余场次,活动中的舞蹈、歌曲、小品等节目将各族群众共居共乐的生活场景搬上舞台,把生活中的互助故事、团结感悟融入表演,夜晚的篝火晚会正是心理互嵌、情感相融的生动写照。赛马场上,矫健的骏马与剽悍的骑手如同离弦之箭飞奔疾驰,吸引了无数观众喝彩,运动场上,各族群众拉爬牛、背沙袋、拔河,力量与技巧激情碰撞,不断创新和丰富民族团结宣传形式,建立起各民族之间以节交友、以节促融的牢固情感纽带。

以宣传推介为纽带,高奏“铸牢”主旋律

以县庆和各乡镇文化艺术节为载体,发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手册1000余份,营造“抬眼可见、触手可及、润物无声”的宣传氛围。举办文旅产业发展暨《跟着课本去旅行》走进肃南新闻发布会等活动,邀请旅游协会代表、知名博主等人士走进肃南,共同探索肃南独特的民族文化和自然风光,共同探索特色旅游新业态。民族博物馆、石窝会议纪念馆、文化馆等场馆在节庆期间面向各族群众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中华民族大团结故事。

以非遗为桥梁,拓宽民族交流“同心路”

在开展各类节庆活动的同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示活动20余场次,活动现场,各类民族手工艺品整齐摆放,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织褐子、捻线工艺,吸引了诸多游人驻足细究,让传统服饰、手工艺品、歌舞表演等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放异彩,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全方位、立体化感受了民族文化的内涵、价值和魅力。同时依托县非遗中心、歌舞传承中心、中国裕固族博物馆、各乡镇民俗文化展厅等传承保护基地,搭建各民族文化交流互动平台,常态化、活态化开展非遗保护成果展览、传统技艺活态传授等文明实践活动50余场次,积极探索“非遗+旅游”“非遗+文创”“非遗+歌舞”等非遗传承创新新路径、新渠道。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